懷孕時,我為自己作了許多心理準備,看了很多書以了解整個生產過程。當時一心一意以為自己可以自然分娩,所以完全沒有了解剖腹產的過程。
坐月子期間,除了哺乳非常勞累,我的生活還算平常。昨天看回一些育嬰和懷孕的書籍,讀到剖腹生產過程中的圖與文,我的眉頭皺了起來。回想分娩之際從陣痛到突然宣佈要剖腹產,心裡還留存著不安和恐懼,感恩的是我們母子都平安度過。
和朋友談起她們對生產這回事有多少印象時才發覺,無論一個人在事前做了多少的準備功課,生產時或生產後總有些突發狀況會讓一個新手媽媽無法招架。
產後第二天,寶寶出現黃疸症狀,母子倆須留院五天。那短暫的五天可說是一個漫長的日與夜啊。從哺乳的奶水分泌到寶寶的黃疸素問題,身邊常會有許多善意的聲音告訴你該與不該的做法。你的心要非常堅定,才能分析和過濾所有的資訊,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甚麼。
記得某天夜裡,小孩不肯接受光療,一直撥掉眼罩,哇哇大哭。在藍色燈光的照明下,他小小的身體紅通通,熱呼呼地;看在眼裡,我的淚水莫名往下流,心裡疼得要死,一邊呵護著哇哇哭的嬰兒,一邊把他推向燈罩下照明,那股就快要瓦解的意志力被我強壓著。
回到家門已是第六天的事了。我才有一點心思來關心另一個男人──那個默默忙著打點我們母子飲食健康的丈夫。
問起他當時被醫生阻止進入手術房,只能站在房外等待的滋味和感受時,他淡淡地說了一句:「緊張和擔心,負面的想法一直湧現,要非常督定地把這些負面意識收在心底不讓它跑出來,要非常樂觀和充滿信心。」幸好當時我們的父母都前來為他打氣,才不會那麼孤軍作戰。
如今回想,生孩子不是你想怎樣生就能怎樣生,有時候你的孩子本身也有他自己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