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09

無法取代


在吉隆坡生活久了,會發現一個家庭的開支和收入,不能單靠一個人來賺取。

所以很多時候,作為父母的難免會同時都需要一份穩定的收入來平衡開支。

從事皮紋檢測師的工作以來,接觸最多的人是學生家長,特別是學前年齡的幼兒家長。

每次在幼稚園看見父母們把孩子送學那一刻,家長臉上的無奈和不捨,小朋友們哭紅了的眼睛,淚水還在眼眶裡打轉時,就會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一個部份。

雙薪家庭的父母由於能陪伴子女的時間有限,他們在職場上打拼,為求給家人孩子最好的生活品質,所以很多時候都會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費用來期望能提供孩子完善和最好的照顧。

在提供咨詢服務時,父母最常與我討論的就是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孩子的成績問題,而在交談的過程中會發現一個共通點──因為忙碌於工作的關係,雙薪家庭的父母在關心兒女身心發展或學術成績表現時,往往會依賴學校老師/托兒所/補習中心等來代勞。

然而事實上,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取代。

教育面對的是人,每個人的各別差異相當大,個性不一樣,思維模式有差,學習方法也各有不同,所以,教育子女不能只是由某一單位來「負責」。

關心,是陪伴孩子成長最基本的條件。

關心他們那顆小小的腦袋裡藏著甚麼想法,有事沒事經常與他們溝通交談,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他小小的世界,你會發現,這是沒有辦法讓別人來取代的親子時光。

30.3.09



從小,我對自己手指上的紋路很好奇。

十根手指,都有不一樣的「圖案」。

上了中學,在科學的課本上才知道,原來手指上的紋形是終身都不會再改變的,世界上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副「圖案」。

不曉得你有沒有聽過老人家的一句俚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開當舖,五螺和事佬,六螺當賊盜,七螺最糟糕,一生災難免不了,八螺吃秣糧,九螺十螺躺著過」

攤開雙手,我總是猜想這些「圖案」到底縕藏著甚麼秘密?

為甚麼有很多重要的單位,都要我用自己的手指印來認證?

我的「圖案」和別人的又有甚麼不同?

心中的迷惑,一直在醞釀著很多個,為甚麼……

29.3.09

如何提升 EQ?


EQ 的高低,在某一程度上,由大腦神經系統主宰,但這並不表示 EQ 完全由先天或生理因素決定,就如同 IQ 般,可以藉由後天的訓練來提升。

以下將建議幾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了解自己的情緒:

當我生氣的時候,我一定會察覺到「我在生氣」嗎?未必!我們情緒起了變化的時候,注意力會放在引起情緒反應的事情上,也就是陷入情緒當中,無法「跳出來」看到當下的情緒。經常在事後,才察覺到「我剛才很生氣」。試著在有情緒反應時,除了注意到引起情緒的事件之外,也能分些注意力去體察自己「內心的情緒狀態」。這樣說起來很玄,也很不容易,不過,只要你願意去做,你會知道「了解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意思。

二、妥善管理情緒:

當你能夠立刻察覺自己的情緒,問問自己為什麼生氣?為什麼難過?如果是想法引起不快,再問問自己,有沒有其它替代想法?同事給你臉色看,一定是他故意跟你作對嗎?會不會是他早上出門時塞車,害他整天一肚子火?

如果找不到其它理由,就做些可以排解情緒的事:找人訴苦、聽音樂、散步、狠狠地打一場球,總之,你一定有一些排解情緒的秘方,只要不是做了會讓你後悔的事就可以了。

三、同理心:

要了解自己的情緒,也要了解並且接納別人的情緒。接納對方的情緒,並不是要你同意他的情緒,重點是允許對方有權利產生情緒,而你可以了解他的情緒,從他的立場去體會他的感受。

四、社交技巧的培養:

社交技巧最重要是「真誠」,沒有了真誠,就只剩下玩弄手腕了。做到了前三項,接下來要學習如何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用陳述自己感受的方式來表達比指責對方讓人更能夠接受:對你老公說「我覺得一個人在家好孤單」比起說「你不能早一點回家嗎?」更能打動他!

EQ 的重要性


由於是一名皮紋檢測師的關係,我常會和父母、師長、學生或各行各業的上班族接觸。

撇開檢測者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我在他們的身上發現一個共通點,即是當一個人在衡量自身的能力時,往往只著重於智力(IQ)的高低。

在多元智能皮紋檢測的報告中,其中一項是檢測個人的 4 大商數比重分佈,即情緒智商(Emotional Quotient),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及創造力商數(Creative Quotient)

一個人的能力,是由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兩部份組成。而衡量一個人非智力的重要指標是人的情緒智商EQ。許多學者認為,EQ比IQ重要,它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然而,我國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以及一般的人生觀念,往往忽視了EQ的重要作用,而只注重於孩子的智力開發和培養。

EQ 包括情緒的自我感知能力、調節能力、控制衝動能力、自我激力和人際交際能力等 5 個部份。

EQ 的重要性表現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它決定了個人主觀上認為生活是否順心,也會影響個人與他人(如家人、朋友、配偶、上司、同事、客戶)之間的關係,甚至會影響學業及工作表現。試想:一個不能處理好自己情緒的人,必定很容易受情緒所左右,表現出衝動的行為,因而破壞人際關係;如果與身邊的人不能相處融洽,不論在家庭、學校及工作環境中都存在不滿的情緒,覺得大家都對不起他、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或者陷入深深的自責中,形成惡性循環,當然活得不快樂。

相反地,若能敏銳地察覺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坦誠面對自己的負面感受,同理對方的感受,不任意批評,並且將生活中的困境視為合理的挑戰,有堅定的信念去完成艱鉅的任務,對人、對事做出適切的反應,那麼就容易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係,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這樣一來,許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以工作為例,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覺得工作是否順利圓滿,往往不是由能力決定,而是你能不能打開心扉傾聽同事或上司的不同意見,能不能將個人的好惡、利益與工作區分開來,將人際衝突的阻力化為助力,才是成敗的關鍵。

沒有夢想的人生


周末約了姐妹淘聚會,幾個女子一見面就停不了口,前後幾個小時裡的話題都免不了圍繞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上,你一句我一句互相傾訴、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在熱鬧的咖啡座裡大吐苦水。

我們這幾個城市女子的生活好像被鉗制在繁重的工作責任和事務上,一見面即哀聲嘆氣。這種情緒似乎不斷地相互渲染和影響,本來只是其中一人表示不滿,結果話題說開來之後造成大家都在抱怨,一發不可收拾。

工作本來是生命中的一部份,可惜這一部份卻佔了大多數人生活中最珍貴的十小時,不管開心與否都隨著工作表現而顯現在生活上。有人勤奮工作是為了賺取優質生活;有人為了糊口;有的人為汲取經驗;有的是為了實踐夢想。

我問姐妹淘:「妳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夢想是甚麼?」

座上的四個女人突然停止抱怨,開始思索,開始回想自己到底有沒有夢想這件事。

夢想不是陽光,空氣和水,它不是必需品。可是生命中如果不曾懷有一個小小的夢想,總是覺得當下的努力就變得失去了意義。

我們每個人,不都在年經時追逐過遙不可及的夢想嗎? 然而當年輕的日子終究逝去, 有的夢想也許實現也許不,然而卻也同時發現,到了某個年紀就不敢再作夢,小小的夢想的好象一直停駐在流逝的青春裡,零星而飄渺。

我曾經為自己的夢想努力過,當然也深刻體會到,要在夢想達成前,所有考驗將會成為前進的推動力,遇見挫折時我會暗自為自己打氣,自我安慰自我療傷,羽翼豐滿後我們終究明白:實現夢想的這一刻,往昔的傷痛根本不值一提。

有個非常喜歡喝咖啡的朋友夢想開一家咖啡館,她經常把自己的夢想與身邊朋友分享,日子久了也變成朋友們與她共同的夢想,每次當工作或生活上不順心時,她總是自我安慰:「沒關係,有一天我要開咖啡館,現在的挫拆當作是磨練。」一笑置之。

討論了老半天,姐妹淘卻告訴我說她們都沒有夢想。

沒有夢想的人生,終究是不斷的抱怨和無奈地繼續生活。


原文刊於中國報 03072008


親子關係的橋樑

最近為朋友的小孩做了一份皮紋檢測,報告出來後對她小孩的分析令朋友一時難以消受。

她當時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兩個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無論是個性、潛能、學習特性等等都了如指掌,然而當分析報告出來後,她卻發現一直以來對孩子們的了解與認知,原來並不是如她以為般。

基於心中的疑惑不能解除,朋友花了一段時間檢討、重新思索直至承認並接受該份皮紋報告對她小孩的分析,最終投以信心與信任。她更把早前為了兩個小孩的教育,而安排得密密麻麻的補習班課程重新作出調整。

天下父母心,都是希望孩子成龍成鳳。雖然我還沒有小孩,可是每次和為人父母者見面,常會從他們口中得知現代父母的壓力。

當然,不能說以往的家長易當,但是現在孩子無論在天資還是學習能力,都比我們那一代聰慧和精靈,加上很多小孩很早就接觸電腦,網際網路對一個七歲的小孩而言一點也不陌生,他們只要透過一個視窗就已經可以觀察外面的世界了,想想我們那一代在七歲時幹過的事吧,真的是差得遠矣。

所以每次與小朋友見面,我都不敢以童言童語來和他們交談,這些鬼靈精都非常早熟,他們在父母的栽培下年紀小小已經十八般舞藝。

皮紋學早在1892年,科學家Sir Francis Galton 已經提出人類三種手紋型狀的基本分類,1926年時,則由Dr Cummins和Dr Midlo首創皮紋學,並發表了Dermatoglyphics這個專業術語;後來皮紋學不斷演進至到七十年代,前蘇聯首先用指紋預測運動員的柔韌性,更使用皮紋檢測的方式來作為優秀運動員選才。

我們每個人的手指紋是天生並永恆不變的,從指紋的紋路經過量化分析後可以測出一個人的先天潛能,學習感官,人格特質和8大多元智能等等,這是為何朋友最後借助孩子的皮紋檢測報告,來作為孩子的學習參考並因材施教,同時,這也成為了她與孩子之間的一座橋樑──一座重新認識孩子潛能的橋樑。

原文刊於中國報

正能量


和很久沒有聯絡的大尾鼠煲電話粥。話題從工作到生活,最後談起了個人的思維方式。

我和大尾鼠基本上都是對自己非常苛求的人,凡事都要做到盡善盡美,特別是在工作方面,不但自我要求嚴格,還要令上司滿意,下屬誠服,以及客戶讚揚。

試想,這樣面面俱圓要多少本事,偏偏我是中等之姿。

對自己要求高的人,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差勁,達不到預期的結果時就很沮喪。以前我常覺得工作太繁重,做也做不完,其實如果當時能放鬆一下,深呼吸,告訴自己做不完的事留明天繼續的話,也許不會有喘不過氣的壓迫感。

當然,自覺遜色的人,也同時需要很多、很多正面的思考能量。

我是近一年才領悟這件事──生活中應該常接近有正面思想的人。那些凡事從最積極的角度出發、以最正面的觀點看問題者,往往能把許多看起來很悲觀的事處理得當,與這種人相處會令人感到快樂;然而很多時候我都會被負面情緒困擾,在胡同裡逗圈子。

正面思想是生活的推動力和前進的能量,上過激勵課程的人會明白,當下那份積極的人生觀讓多少人感覺充滿希望和勇氣,正能量讓人快樂,相反的當負面情緒來時,每一件事放在眼裡都變得很狹隘,都是死路一條。

現在,我會選擇性聆聽,只聽好話和好事,做個好人。

原文刊於中國報 270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