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10

相信自己的實力

書名:贏在終點
作者:彭懷恩.彭書翰
出版:平安文化

獻給找不到方向的學生,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在世新大學上彭老師的課時,他應該正好是籌備出版《贏在終點》的計劃中。

老師當時總是一再提醒我們,贏在起跑點不一定是好事,最重要的,是贏在終點。按他的講法,學習應該要像打捧球,只要九局沒打完,輸再多分都不算輸。

我們的教育強調不要輸在起跑點,其實應該是不要輸在終點才對。小時候要拿來玩,長大後不能玩,要把決戰點放在馬拉松賽最後的衝刺,然而我們剛好反過來。

現在重讀他的書,感覺好像在上著老師的課般。書裡的一些看法、文句對我來說非常熟悉,有些觀念早在上他的課時,已經聽過數次。加上遣詞用字口語化,文筆簡潔扼要一如他本人的個性,一邊閱讀腦海裡就一邊浮現出老師矮小的身材站在講台上,與我們分享他的知識一樣,很是親切。

彭老師是自信心暴棚的人,這大概和他從小自修苦讀有關。一名台灣學生要從台灣本土大學一路唸到博士班畢業不容易,除了競爭激烈,間中很多人因考不上而轉移學分到國外大學或研究所,更何況彭老師從大學、碩士班至博士班都自台灣大學完成,靠的全憑實力和用功。

他也是個風趣的人,講課生動活潑,比喻事情時喜歡比手畫腳,每當談到近期他又賺了多少外匯或投資成功時,臉部表情多樣化,台下的我們聽得津津有味,經常被他的神氣、趣怪的模樣和尖酸刻薄的評語逗得滿堂哄笑。

那時候,上他課的學生有兩種極端的情緒表現,一種是慕老師之名而來上課者,這種人,他們通常坐在課室裡最前面的那排座位。至到今天我還記得有個女生,非常喜歡聽老師講課,每當老師講到精彩之處時,笑得最大聲的人非她莫屬。

另一種學生,是不滿老師把四節課的時間,大部份用來談課外知識而與課本內容無關,他們是典型的墨守成規,要依學習進度上課,這種人通常會利用彭老師上課的時間忙別的功課,但卻很少人敢在課堂上講話。

《贏在終點》是一本描述一對父子如何在學習路上反敗為勝的故事。他們都曾受盡台灣聯考教育制度的煎熬,彭懷恩老師後來在大兒子彭書翰的身上看見當年自己學習的瓶頸,以自身的經驗來幫助因課業失利的兒子,一步一步朝向學術的高峰挻進(Paths to the top),其中,他也分享了在教育下一代時,雖然沒有標準公式可言,但就像生涯規劃,仍有方向及邏輯可尋。

從前上他的課,就知道老師是一個眼光獨到的人。雖然是學者,但是卻不住在象牙塔裡,他用精準的理財策略管理財務和資產,今天才會有能力為孩子打造未來的黃金路。

作為他的學生,我從老師身上學到的不只是本科的知識,他積極的人生觀、寬廣的世界觀和隨心所欲的生活觀念,都值得作為我們人生旅途的參考。

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孩子長大後成龍成鳳。可是每個孩子的潛能不同、性向不同,正如彭教授所言,勿以成績定輸贏。

但願為人父母者要經常鼓勵在學習路上遇挫的子女,常常提醒他/她:你將來一定會成功的!

30.3.10

提早準備的簡訊

說來好笑
我和先生開始構思一則簡訊
簡訊的內容是通知天下的親朋好友
一起歡迎我家來了一個小天使


我們連他的名字都還沒有定案
就去想別的事了

簡訊可以預先寫好的吧
不然我那些一小時前還在呼天搶地的朋友
一小時後,怎麼會有精神發佈消息公告天下呢?

所以
我已經寫好一則簡訊了
我只是請大家
猜猜看他是個卷髮的小baby還是直髮的

就這麼簡單

舊衣物


陸續從一些親友手中接過他們家小朋友的舊衣物。

那些送我一套套舊衣服襪子尿布的長輩和友人,往往會很不好意思地開口探問,深怕我會介意拿取別人贈送的舊物。

家婆在早前也以為我會介懷,於是替我推搪了許多舊衣物的轉贈,直到有一次閒聊她才驚訝於我這個凡事都很講究的人,竟然會接受別人的舊衣穿在孩子的身上。

在衣著上,我當然是一個講究的人。這是一個人的門面也是一個人的形象。只要是出門見人,我的衣服裙子一定燙得筆挺,化個淡裝,配戴一兩件手飾才好會客。熟絡的朋友大概也很少見我穿一條脫線短褲和洗得泛白的舊T-恤就出門喝茶吃宵夜的樣子;再怎麼隨便,我還是會套上一條長褲和短衫,抹一點口紅。

追根究底,這大概和家庭教育有關。母親從小就灌輸我們要穿戴整齊才能出門。當然,我們也穿別人的舊衣服,但是舊衣服總是被媽媽小心的洗滌和保護,所以就算穿在身上,也不見「寒酸」。

贈送衣服給我的親友,也許怕我介意才問得那麼小心翼翼。我一聽有人要轉送舊衣,不知多麼歡喜。誰都知道,衣服洗得愈久,布質愈是柔軟,穿在身上愈是舒服自在,舊衣服的纖維經過經年纍月的洗滌都已磨去,對初生嬰兒的皮膚最是合適,我的孩子有那麼柔軟的衣服穿在身上,並得到眾人的關愛,是他的福氣。

最近有個朋友送我一大堆舊尿布,送的人一直提醒我要好好享用這段與尿布為伍的日子。把舊尿布轉交到我手上的剎那,我清晰地從她的眸子裡看見了依依不捨,如果那堆尿布不是已被我一隻手接著,說不定再過一秒幾分,她就會反悔呢。

孩子的舊衣物對一個母親而言,是經由許許多多歲月纍積而成的回憶。送走了這些舊衣服和尿布,就像送走了和孩子一起度過的成長歲月,那些有哭有淚,有笑有苦,有煩惱有欣慰的點點滴滴吧?

中國報 31-3-2010

29.3.10

三月最後一個星期

接近預產期的日子,
每次給家人或朋友打電話,
或是接到親友的來電,
他們開口的第一句話不再是:哈囉。
而是:
是不是生了?

平時和先生都有通電話的習慣
這幾天卻發現
他接聽電話的速度比平日迅速
電話只是響了嘟嘟兩聲
另一頭就急著問:甚麼事

好友奕豪下班後常會來電閒聊
現在
他會探問:有沒有在產房?
一如往常,我總是假假地回答:在呼喊的半途中,請勿打擾…

這段日子
還是每天早上八點卅分起床
然後慢慢地吃個早餐
或下樓買份報紙
扭開收音機,一邊閱報,一邊聽「早點說馬」

吃完了早餐
上一下網,收一下電郵,有時也在 MSN 上和朋友哈啦
兩個小時很快就過
然後,累了
就躺在沙發上
小睡一會。
有時家里缺了什麼
就開車出門去買
心血來潮時
傍晚還會煮個簡單的晚飯

最近
洗衣洗得很頻密
深怕一有動靜進了產房
那一籃子的脏衣服就沒人理

兩個星期前,
我把工作都暫時擱下
現在的日子
是前所未有的悠閒

前陣子買下的四十多本書
擱在書櫥裡大概也有一段時間了
趁著這段緩慢的時間裡,讓我慢慢地,慢慢地消化。

偶爾在家呆得悶了
就約朋友喝個茶見個面
因為下一次再見時
就會帶著小寶寶了

最喜歡晚上吃飽飯後
肚子很撐很撐
我會向先生撒撒嬌
讓他替我按摩
我們開著音樂
一邊閒話家常
一邊享受按摩
房裡的燈光昏黃、昏黃
悠悠的音樂在回盪
我們的心情
多麼平靜、溫柔

挺著皮球般的大肚子走來走去的日子
還剩下多久呢
雖然很辛苦
但是卻也很享受
我的生活
是前所未有的安逸
每一天
全心全意地
吃飽睡
睡醒吃
讀書寫字聽歌

當然
還有和肚子裡的寶寶說說話
偶爾被他一腳摔疼
我會哎喲哎喲地叫
但是
很快樂

26.3.10

在象牙塔的日子


你還記得大學生活是怎麼過的嗎?

在那段青春歲月裡,所有的悲傷或欣喜應該都是非常單純而美好的吧?

我沒有真正體會過那份一邊單純地唸書,一邊單純地談戀愛,一邊單純地忙著周旋於團體活動中的單純生活。


我的大學生活很忙,忙著一邊打工賺錢繳學費,忙著適應國外的生活文化,忙著應付那些偽裝的臉孔,現在回想那段日子,唯一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暮色的校園裡,我總是那個匆匆趕路的人……。

也許是因為修讀大學時,我已經錯過十九、廿歲的年紀了。我以一個外籍學生的在職身份,混在單純的校園裡,除了忙著啃完教授的指定參考書,我的生活重心就是計算著打工賺來的微薄薪水,是否足夠應付下一個學期的學費……。

上個月因為工作關係,我和幾個夥伴在博特拉大學(UPM)設了一個皮紋檢測站,為該校的學生講解指紋知識,現場的反應非常踴躍,年輕的學子都很想了解自己的先天特質和各項才能所在。

和年輕人聊天很有趣,他們的世界裡非黑即白,雖然說在現代科技下成長的孩子不再像我輩般純純、蠢蠢的,但是在象牙塔的日子,還是比較簡單。

我們的皮紋檢測站,三天下來接觸了上百名學生,有很多年輕人對自己的專長領域、智能優缺點、個性特質和學習風格等一點也不了解。加上我國的固打制和學額分配等問題,許多學生不一定能選修自己理想的科目……就這樣,有些人矇矇懂懂的走進了象牙塔,矇矇懂懂的上課,矇矇懂懂的畢業,然後在社會上找一份能夠溫飽的工作。

你的大學生活是怎樣過的?是在自己的選擇下度過還是被迫安份於別人替你作的主?

22.3.10

當袋鼠的日子


朋友的兒子迫不及待要和父母見面,比預產期提早了兩個星期來到這個花花世界。

在孩子即將出生的那天早上,朋友給我發了一則簡訊通知。雖然只是短短的一行字,可是經他一提,我的心情也隨之緊張起來。

我的預產期和朋友只相差六天,農曆新年期間我們碰過一次面,當時還開玩笑說比賽看看誰先進產房,我當時還很淡定,心裡一直相信一切會順其自然,更何況我和孩子都說好了,也約定了要見面的日期,所以每當有人問起緊張不緊張時,我還能很冷靜地回笑。

豈知只是一個簡短的簡訊,我就被那幾行字搞到七上八下,心跳開始莫名加速,沒有來由的,開始害怕和擔心。

我將這忐忑的心情寫在個人網頁上,兩天下來收到了各方朋友的問候和打氣,大家都安慰我說只要事先幻想很痛很痛,到了那一刻那一秒,深呼一口氣,所有的疼痛都會消失,你會發現自己的毅志力是多麼的堅定……。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和緊張些甚麼。又過了幾天,心情平靜了,當我一個人在閒逛,在走路的時候,不時感受到孩子的手腳靈活運動,於是,我開始了想念。想念這短短的九個月裡,我倆共處的美好時光,想念自己好像一隻袋鼠般,帶著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活動,一起面對,一起吃飯,一起笑的日子。

曾經有人問我,懷孕的日子過得是否很慢很慢。我反而覺得這段時間都在計算中度過,第一次以「星期」作為記錄單位,一天一天過,生活是稍蹤即逝的。慢的感覺只是生活的步履,快的感覺是那份捉拿不住的心情感受。

還有三個星期,我們就要相見了。孩子,好期待看一看你長得像誰呢。

中國報 24-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