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9

和身體談一場迷人戀愛

書名:跟自己調情
作者:許佑生
出版:心靈工坊

獻給經常忽略自身感受的朋友,

近年,大家都開始關心自己──我是指關心自己的身體。人們對身體意識的醒覺,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知道如何寵愛自己,保護自己。

坊間不是流傳著一些書籍教你「做自己的主人」嗎?身體就像我們生活著的城市,是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裡提到一個叫艾雷尼的城市,他形容:「對於那些經過卻沒有進入的人而言,這座城市是一個樣子;對於那些深陷其中,不再離開的人,則是另一個樣子。」

讀過了「跟自己調情」以後發現,原來不同的人對於自己披著的這幅軀體,也有不同的詮釋,不同的感受。我們看似很重視身體享樂和身體健康,事實上,對身體這個親密夥伴卻極不友善,也不熟悉。

光看書名,它真像是一本性愛教科書,教讀者如何以實踐的方法進行性行為。然而,這名扛著「美國舊金山高級人類性學研究院性學博士」銜頭的許佑生,他在書裡引經據典,為身體的各個器官及性愛的愉悅做辯護,並指出從古希臘時代至今,人類如何壓制身體發育和性愛享受。對許祐生而言,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善待自己,換句話說,善得人性最基本的需求──性愛。

我們對身體的禁忌,包括中國裹小腳的風氣盛行時,要是女人的一雙小腳沒纏腳布被人撞見,就如同下體被偷窺般嚴重。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份。第一部份談的是歷史也是事實,是人類從遠古至今與身體進行的連串鬥爭和對身體的迷思,根據許佑生自歐洲到中國搜羅而來的資料,明明白白就是一部人類與自身的奮鬥史。

第二部份真正切入本書主題:跟自己的身體調情。這其中包括通過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和聽覺來與身體對話──比方說,講情話時,最好對著情人的左耳,因為左邊的耳朵接收甜言蜜語的效率比右耳強得多!

許佑生攻讀性學研究前,曾經患上憂鬱症。本來以為只是心理的症狀,後來才知悉原來「身體意象」某種程度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憂鬱症狀態。因為一個對自己身體不滿意、不親蜜的人,久而久之會形成負面的情緒……。

書中描述性器官時會使用很直接的稱呼,稍微害羞的人也許會讀到臉紅耳赤呢!許佑生對身體和性課題有相當大膽的討論,一如他當年在台灣舉行第一場公開的同志婚禮般,勇敢向社會禁忌挑戰。

透過這本書,他鼓勵讀者探索快感的潛能,跟身體親密調情、玩遊戲。這不但可促進身心健康,增加生活情趣,更可透過身體探觸自己的焦慮和悲傷、夢想和慾望、潛能和創造力,並學習跟自己更親密!

原文刊於中國報

29.4.09

手指反應大腦的功能


1)拇指(Thumb):
反映我們大腦前額葉(Prefront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拇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開創力及管理能力。

左手的拇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創造領導,目標掌控、直覺力及群體的成就動機等開創智能,和我們後天的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拇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理性思考、計劃判斷、溝通管理、個人的成就動機等規劃智能,和我們後天的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2)食指(Index Finger)
反映我們大腦後額葉(Front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食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思維能力。

左手的食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空間心像、想像思考、藝術概念、自我期許等心像智能;與我們後天的視覺空間智能(Visual / Spati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食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邏輯推力、概念理解、計算分析、語言表達等推理智能,和我們後天的數學邏輯智能(Logical /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3)中指(Middle Finger)
反映大腦頂葉(Pariet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中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感官知覺──體覺能力。

左手的中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肢體律動、藝術學習等律動智能;與我們後天的體覺智能(Bodily /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中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操控肢體、分辨動作、理解操作等操控智能;與我們後天的體覺智能(Bodily /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4)無名指(Ring Finger)
反映大腦顳葉(Tempor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無名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感官知覺──聽覺能力。

左手的無名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聲音感受、音樂欣賞等音受智能;與我們後天的音樂智能(Music / Rhythmic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無名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辨識聲音、理解語言、學習記憶等語言智能;與我們後天的語言智能(Verbal / Linguistic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5)尾指(Little Finger)
反映大腦枕葉(Occipit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尾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感官知覺──視覺能力。

左手的尾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視覺感受、圖像欣賞等圖像智能;與我們後天的視覺空間智能(Visual / Spati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尾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視覺辨識、觀察理解、閱讀能力等觀察智能;與我們後天的自然觀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因此,透過皮紋分析,找出皮紋興智能的相關性時,必須經過指紋采樣,以及精密的電腦資料庫資料的比對、分析才能得到高準確度的皮紋檢測結果。
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知多一點點



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構成,從大腦皮質的外觀來看,無論是左腦還是右腦,各自都由前額葉(Prefrontal Lobe)、後額葉(Frontal Lobe)、頂葉(Parietal Lobe)、顳葉(Temporal Lobe)及枕葉(Occipital Lobe)等區位所構成。

你知道嗎?每一腦葉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哦。

前額葉(Prefrontal Lobe)代表了我們的精神功能,它為人類賦予世界意義和人生目的,同時也是感受情緒,讓自覺產生意義的地方。

後額葉(Frontal Lobe)則處理知覺、記憶和概念,同時也是進行「計劃」和作出「選擇」,將注意力集中在思考上。

頂葉(Parietal Lobe)掌控動作、方向、計算及物體辨證等功能,驅使運動的發生。左頂葉下部病變的患者在理解邏輯語法結構次序或复雜結構時會有困難;而右頂葉受損導致空間關係方面的障礙,如書寫過程中對詞距,行距的把握等。

顳葉(Temporal Lobe)是聽覺與語言的中樞,與聲音語言理解有關,也與記憶的某些層面相關。

枕葉(Occipital Lobe)控制眼球運動,視覺輸入的信息辨識,還有顏色辨識和運動偵測。

從大腦左右部的結構來看,左腦主理性右腦主感性。左、右腦的互動下便司掌了人類心智、意識、語言、辨識、判斷、情緒等活動。

根據「皮紋學」的研究,左手指紋可以判斷右腦的智能本質,右手指紋可以判斷左腦的智能本質。

我們雙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尾指分別都對應了大腦的不同部位與功能。


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genecode, 基因密码,

肚子裡的童謠


在眾多喜愛的飲料中,美祿就像是童年時的一支童謠。

小時候哼哼唱唱的那支童謠,最終也會劃過了美麗的童年,悄悄與青澀的少年擦身而過,當有一天來到璀璨的青年階段時,那支停留在記憶中的歌,也許漸漸地會被人淡忘。

然而,記憶有時像一道時光機,偶爾會在不經意間教我惦起童年時哼唱過的童謠,而美祿,它就像是藏在我肚子裡,一支很久很久不曾溫習的歌。

喝美祿的習慣也一樣。

發育與成長階段,有人每天早晨起床後的第一杯飲料是鮮奶;有的是美祿。可是不知甚麼原因,當我們逐漸長大,當身邊可以選擇的飲料越來越多時,有人開始遺忘童年時的那杯美祿,那杯攪和著牛奶與巧克力的熟悉味道。

喝美祿喝得最頻密時,是我獨自一人在台灣生活時那段日子。每當掛念遠方的親人和朋友,我常常希望能以一杯美祿來貼補心靈上的空虛與思念。說也奇怪,那感覺就像是回到了生命中最初的階段,在我僅有的印象裡,只有美祿──那杯由母親每天清晨在我上學前為我沖泡的飲料,充斥著我的腦海。

在異鄉寂寞與空虛的時刻,在無數個失眠的夜裡、或是在泠泠的冬天早上,我會泡一杯濃郁的美祿,窩在一個自覺溫暖的地方,慢慢地享受,喝著喝著,我的心情會漸漸開朗、憂傷得以撫平,勇氣一點一點恢復。

美祿是童年時的一支童謠,我的童年一直深藏在心田,一直溫暖著我的成長階段。年深月久,歲月消逝,也許我會忘記許多事情,但是依然記得小時候喜歡哼唱的童謠,記得曾經感覺自己無助時,一杯溫熱的美祿足以撫平心底的恐懼……。

當生活越來越忙碌,時間越來越不夠使用,金錢越賺越多時,多少人還會停下腳步,回想一下曾經哼唱過的童謠?愛過的人?以及一杯溫暖過脾胃的飲料?

27.4.09

多姿彩



當處在很年輕、很天真爛漫的年齡階段,我曾經非常信仰一句話──「人,因為夢想而偉大」。

不要笑我,有段時間,尤其是剛剛自新聞學院畢業出來社會工作那幾年,我滿懷理想和計劃,一直想要成為一名雜誌人,編一本由自己親自策劃、編採、出版的雜誌,一本既能教育讀者又是時代領導者的雜誌。

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媒體工作是怎麼回事,我單純地以為只要喜歡寫文章就已經足夠。大專還沒有畢業,我就在一堂雜誌編輯課裡交出了自己的作品──我編輯了一本理想中的雜誌,洋洋灑灑地把雜誌宗旨、風格樹立、單元內容、閱讀群眾、市場計劃、財務分配等,很認真的撰寫成一份廿張A4紙頁數的企劃書,當作畢業功課呈交給當年的雜誌編輯導師林曉薇。

也許年輕,所以勇於夢想,不但不肯輕易向夢想讓步,而且有一種讓人至今想起來也會甜蜜微笑的傻氣。那段歲月,我總覺得擁有許多時間可以揮灑自己的夢想,許多未圓的夢,還有足夠的時間一一實踐。

年輕的我卻不知道,有些夢是會在歲月中被人遺忘的。

如果不是因為搬家,也許我從此就忘記了十八歲那年膽粗粗地編過一本雜誌,並且為她取了個土土地名字「多姿彩」。

我在收捨雜物的某個下午,從一箱箱由父母替我封箱運送的紙皮箱裡發現了許多捨不得丟掉的筆記和作文習作,其中一個箱子裝下了少女偉大的夢想──我的企劃書和雜誌樣本。

這麼多年過了,從大專到大學畢業至今十多年,我真的、真的已經忘記自己曾經想要成為一名雜誌人,當時為了達成理想,我閱讀許多出版人編寫的書籍,收集了許多有趣又好玩的雜誌──我以為,要完成夢想首先要把基礎打好。

然,最後不如所願。而我的夢想其實也是一邊長大一邊修正的,我不斷從現實中發現自己的限制和能力,因此而調整作夢的勇氣。

回到那個我想要作為雜誌人的年代,翻著那份花了很多心思完成的研究和企劃書,我真心喜歡那階段的自己──原來我曾經那麼認真地規劃過自己的夢想!

然而,為甚麼畢業後卻從來沒有在雜誌社上過班,也真是只有天曉得了。

原文刊於中國報

24.4.09

之前之後

攝影:二帥

從事皮紋師工作之前,我從來沒有和特殊兒童的父母交談或相處過。

我不曾聆聽過這些孩子的父母心裡那把聲音,不曾親近他們的家庭生活,不曾付出任何援助,我只是路過,當個陌生人會有的身份和角色。

生命中有很多不同的體驗來自各方,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身份能讓自己成長多少,可是這段日子中,我卻覺得皮紋師除了是個人的工作,我卻在這份職業中認識了生活範圍之外的另一片天地。

我經常和一些比較談得來的檢測者分享這份工作帶給自己的體驗──而我是懷著一份感恩的心情,謝謝這些來自不同成長背景、不同工作領域、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年齡層次者給予我的提點和意見,讓我對生命有了另一番知覺。

從事皮紋師工作之前,我認為擁有特殊孩童的家庭很不幸,覺得該家庭成員能同心協力地照顧這名孩子很偉大;然而,我所謂的「感覺」放在心裡是沒有重量的,只能用一般的想像來感受。

直到接觸了這些孩子的父母或團體……

機緣安排下,我就皮紋檢測報告的分析來給特殊孩子的父母諮詢和講解,雖然相處的時間不長,彼此交流的時間很短促,可是每一次的印象都很深刻,甚至有些人因此成為朋友。

我想說的是,孩子和家人讓我見識到互相扶持、關懷、包容和互動所帶來的力量。養育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撫育一個特別的孩子所需具備的心力和能耐,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智慧。

而這些家長和成員,卻讓我認識了這份智慧。

雖然有些父母對孩子懷有歉疚感,對自己更是很苛責,往往令雙方都生活在痛苦中,所幸他們都很堅強,夫妻間帶領著其他的子女一起為特殊的孩子努力和扶持,讓他們從小就學會彼此尊重和互相包容。

有些心路歷程一路走來箇中滋味冷暖自知,也沒有辦法用「分擔」或「傾訴」的方式來和身邊親人訴說,特別是個人的心理建設更重要,除了要把孩子照顧妥善,自己的心理狀態也要很正面和健康,而這份努力與掙扎,令我欽佩。

將來有一天我成為別人的母親時,不曉得自己是否能具備這份能耐,包容和智慧…

22.4.09

爸爸是魔鬼還是天使?

攝影:厚川

認知型的孩子由於主觀意識很強,在和他相處時,不宜以權威式的方法來跟小朋友「談判」。相反的,二選一法則會更管用。

家裡有100%認知型小孩的家長,聽完了我講解孩子的皮紋報告後,都很樂於和我分享他們的「泡製」法,我們總是在嘻哈一輪後,還是得回到問題的根本。

我會和他們分享一則現實生活中經常遇見的狀況:

孩子們在屋裡玩皮球,被爸爸看見了…
「我告訴你們多少次,不要在屋子裡玩球!」爸爸看起來很兇很生氣。
其中一個孩子央求:「爸爸,我們只是玩一下子。」
「不行!」爸爸大吼。
「你為甚麼這樣兇,我們又沒有打壞東西」
「難道要等你們打碎了東西之後才警告嗎?你們現在最好馬上給我出去玩,不然就嚐嚐我的厲害。」
「爸爸簡直是魔鬼,我們還是出去吧。」孩子們恨恨地跑了出去。


表面上,爸爸的目的達到了──說不行就不行,制止了孩子在家裡玩球的行為,然而,有誰能保證在看不到的情況下,孩子們就不會在屋裡玩球?

本來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不能在屋子裡玩球,但是爸爸的教育卻沒有讓孩子了解到為何不能,反而在孩子心裡留下了不近人情的形象。

要是這樣呢:

「孩子們,我們商量一件事吧。」
「甚麼事,爸爸?」
「不如你們到外邊玩球吧,家裡的東西很多,在這裡打球會很容易打壞它們的」
「我們不會打壞的啦。」
「可是你忘記前幾天你才打壞了一個花瓶嗎?之前你也向我保證不會打壞的。」
「我──」孩子想起自己做過的事,已無力辯解。
「你看,外面的天氣很好啊,地方也很寬,玩球時也不必小心翼翼怕打壞家裡的東西,你們在外邊可以儘情玩樂。」
孩子們有點心動,爸爸可以快馬加鞭:
「要是你們不出去玩,我就沒收皮球了。你們選擇吧,要玩還是不玩?」(這就是二選一法則了!)
「當然是要玩了!」孩子們最後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事。


我們一直說要把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對待,用溫和的態度總比用強硬的手段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這樣說孩子不能接受,那就要用一點技巧,給孩子另外一個選擇。
讓孩子有選擇、對他講道理,孩子覺得受到尊重和體諒,自然就會認同你給他的選擇,打從心裡接受你的拒絕,在不傷和氣下,親子之間就不會有磨擦。

對待認知型的孩子,吓唬或強硬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最後留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是一個不近人情的父親,得不償失。

21.4.09

皮纹测试的流程


進行皮紋检测的方法很簡單,共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和檢測者會面:
首先,我會先讓檢測者了解甚麼是遺傳皮紋學(有些人不愛聽歷史進程,那麼我可以偷懶,省略這個步驟),一份22頁的皮紋檢測報告,檢測的又是甚麼──當然,這就關係到檢測的內容囉。

然後,我會通過指紋掃瞄器,以采集(Capture)檢測者十根手指上的紋路。

采集手紋的過程只需短短15分钟時間,即可得到足够的指纹和掌心ATD上的遗传资料。現代化的科技,比起传统的油墨采样更快捷、简便和准确。

第二個階段──講解皮紋報告:
從指紋采樣到分析需 3 至 4 天的時間,檢測報告才會「出爐」,到時我就要為檢測者讲解他的皮紋报告。整个諮詢过程约一小時。

我非常珍惜這短暫的諮詢時間,往往這也是我們交流最深刻的重要時分。

從事皮紋師工作以來,我試過有好幾次經驗,檢測者從皮紋報告中解開了心裡一些疑竇,在我這個陌生人面前,因為得到了瞭解而流下了眼淚。我和他之間本來就是陌生人,然而我們的關係卻在第二次會面時正式建立……。

也許你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十根手指上的紋路會藏著那麼多基因密碼,通過皮紋檢測,我們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思維特質、智能分佈、學習類型和先天性格等等。這也就是為何在講解報告完畢後,我和檢測者之間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建立了一段非比尋常的友誼……。

檢測程序如下:

1) 采样输入:运用电脑采集孩子或成人之手指纹及掌心的ATD角度。
2) 计算比对:经过电脑系统交叉对比资料,计算分析指纹上的遗传资料,并输出多元智能皮紋報告。
3) 分析咨询:專業皮纹咨询师讲解報告,帮助檢測者发现问题,并提供建议或解决方案。

下一篇再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基因密碼」…
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genecode, 基因密码

19.4.09

享受工作的時時刻刻

書名:如魚得水之壽司屋哲學(Fish Sticks)
作者:史蒂芬.藍丁,約翰.柯里斯坦森,哈利.保羅
譯者:馨
出版社:大穎文化
獻給有願景的人,

網絡上曾經流行傳閱過一篇文章,那是關於在美國西雅圖以活力而聞名全球的派克街魚市場。這篇文章令曾經在生活中或工作中遇見瓶頸的人有所頓悟,更有人學習文中漁販的精神,享受工作中的時時刻刻。

派克街魚市場在美國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每年有900萬的遊客到那裡觀光,吸引大家前往的原因不僅是琳琅滿目的海鮮,而是快樂的工作方式,它讓每一個到那裡選購的客人,提供了一流的服務和愉快的體驗。

在寒冷、潮濕、腥臭、污濁的魚市場工作雖然極不舒服,但派克街魚市場的漁販卻全幅身心投入工作,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與眾不同,光是買賣的表達方式就充滿趣味。

漁販採用吸引顧客的方式是創造活力、滿懷新意、樹立品牌,並且和顧客一同度過快樂的購買時光。多年以來,派克街魚市場的工作方法和態度,一直是管理大師們推崇和研究的模式。

本書作者史蒂芬.藍丁曾經以派克街魚市場的工作態度,作為著作《如魚得水》(Fish!)的藍本,讓許多在職場上迫切需要改造的人在閱讀後有所啟發,而那些搞團隊、組織者,則採用《如魚得水》書裡的點子,應用在改造議題上,並創造出正面的改造成效。

當然,要讀《如魚得水之壽司屋哲學》(Fish Sticks)首先要了解派克街魚市場的特點在哪裡,作者為何會以它作為寫作的參考,並且出版《如魚得水》後,再接再厲完成了《如魚得水之壽司屋哲學》。

《如魚得水》談的是「改造」,包括如何讓職場生涯變得更好、提升客戶服務品質、留住人才、創新、提高生產力等,更重要的是學習「樂在工作中」──就像派克街魚市場的漁販一樣。可是,就算你沒有先接觸《如魚得水》,也能在《如魚得水之壽司屋哲學》中有新的體會,因為這本書談的是如何激發內在活力,真心對我們的工作許下願景承諾,讓改造「持續下去」。


以活力而聞名全球的派克街魚市場


無獨有偶,最近有個在職場上表現不俗,而且新官上任不久的部門主管朋友向我訴苦,他說,作為一名上司,他有責任領導員工在工作表現與業績上有所進展,不過,令他苦惱的是,積極的下屬不多,往往需要不斷激勵和推動,才會自我鞭策。

朋友任職市場部,需要依靠業績和創意來提升效益,並且講求團隊精神。然而在他上任不久後就發現,帶動團隊勢氣是容易的事,然而,要圍持這股勢氣並將之轉換成一股凝聚力量,卻很困難。

朋友的苦惱大概是每個工作中的人都會擁有。它不僅是一個上司的隱憂,同時也是打工仔經常自我思索的問題……。

《如魚得水之壽司屋哲學》講述一名護士蘭達在「慈善家醫院」工作了11年,最近因為升為神經科病房護理主管後發現,她前任上司創造的工作氣氛與活力日漸消退,下屬的幹勁不復當初、互動性逐漸緩慢。蘭達開始思索,她是否有能力,將先前的改造計劃營造而成的工作勢氣持續下去……。

有一個晚上,蘭達約了大學時代的朋友瑪歌吃晚餐。瑪歌和她約在紐約一家不起眼的壽司屋。當她來到這家店門用布篷和塑膠簾子圍著的壽司屋,窗檯上有幾個退色的手寫字母刻著「亦寶屋」時,馬上被店門外排了一群黑壓壓的隊伍吸引,她心想,怎麼會有一群人在冬夜裡願意大排長龍,忍受寒風的襲擊而上門光顧這家小店?令她驚訝的是,壽司屋的員工看起來都充滿活力,讓身為客人的她,在寒風中也倍感溫暖,因為獲得重視而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蘭達經瑪歌介紹,認識了「亦寶屋」的日裔女老闆兼壽司師傅,蘭達向她描述醫院的工作情景,同時也向她討教如何自開業四年來,仍維持顧客不流失,願意一再上門光臨,而且如何讓全體員工活出共同的工作願景。

日裔女師傅石太太與蘭達分享了創業經過,也分享了她在不斷改造團隊後,如何讓員工永保工作活力……。

作者在書裡不斷提出一個重要的疑問:當我們在工作中,究竟想成為一個甚麼樣的人?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上、職責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我們將對本身的工作承諾了甚麼?如何將心中對工作的願景作為一種理念,並繼續堅持?

對了,朋友,這個問題是否也經常盤旋在你的腦海裡呢?

17.4.09

寂寥心事


有人說女人的心事耐人尋問,然而距離對人訴說心事的年紀至今,我已很久很久沒有透露過自己的心事了。

心事在於一個成年人,特別是一個成年女人而言,是不足以掛在嘴邊傾訴的事情。

來到一定的歲數之後,我漸漸不把心裡的秘密和煩惱告訴身邊的人,既然你我要記掛在心頭的不只是一件事,那麼自己的心事自己了,最好不要打擾別人。

以前和朋友講心事一講就是整個晚上,把自己的煩惱統統往另一個人身上加重,那些所謂的心事好像一堆倒掉了的垃圾,話講完了心裡的問題得到舒緩,可憐的是聽我細訴的朋友從此裝載著我的心事,不知要用多久時間才能消化那堆垃圾。

睡不覺時我會清點自己的心事,雖然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不過這些年來總會有些事無法一個人去承擔,偶爾需要花一點心思和時間來慢慢解開,日子久了累積在心裡的最終變成了一樁又一樁心事,眉頭越鎖越緊,如果說成長讓我學會了一些做人的道理,那麼一定是學懂強顏歡笑。

煩擾的人和事各有各的滋味,有人願意暫時借一雙耳朵供你訴苦已經很難得,最好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建築在別人的身上,心事偶爾說說無妨,見好就收路才能越走越遠。
原文刊於中國報

16.4.09

甚麼是學習類型?



在皮紋檢測報告中,其中有一頁是顯示個人的優勢學習類型。

一般上,我會向檢測者特別強調要善用自己的優勢來學習,當然,我們就得清楚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種學習感觀了。

經驗所得,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一般人對於自己最優勢的學習類型是哪一種都感到模稜兩可,當然,有些人會通過長期的觀察與試驗終能探知一二,然而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哪一種才是自己的學習管道。

皮紋檢測者經常和我分享最普遍的困擾是,他們總是在閱讀過程中,無法擁有長期記憶,很多時候看過即忘。

舉個例子:
聽覺型的人在閱讀時,應該讀出聲音,他只要唸一遍給自己聽,就能記得。聽好哦,是唸出聲而不是默讀。

體覺型的人則應該做筆記,把讀過的文字作重點摘要,因為親自做了一份筆記就像體驗過了那本書,所以能夠記取內容。

視覺型的人在閱讀時大致上沒有問題,唯建議用不同的顏色、標簽或符號來作為記號,以便增強記憶。

學習類型分為三大類:

1) 體覺型──偏好以肢體動作來學習。
以親手操作、親身體驗、親自嘗試的方式來理解事物。活潑好動,透過互動和接觸的方式學習新事物。在傳統以視聽為主的教學環境中,體覺型的人常常被忽略和牺牲。

2) 聽覺型──傾向用聽覺去知覺外在的事物。
以口述、語音信息來作思考和記憶,喜歡以問的方式來獲取信息。聽覺敏銳的人在學習時容易分心,特別是在吵雜的環境裡,他會被外在的聲音吸引。不過,如果用心聆聽,上課專心,一般上很容易記得他人口述的語言。

3) 視覺型──善用視覺感觀來理解事物。
喜歡以閱讀或觀察的方法來學習,觀察力強並善於辨識人的樣貌、事物的形狀或顏色。學習時喜歡用「看得見」的方法,如果你是個視覺型的人,那麼鼓勵你時最好是一些「看得見」的獎勵。

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依靠哪一種方法來學習?

15.4.09

瞭解他的特質…



圖:二帥


有時候……
你會不會發現有些人的處事方式和自己不一樣?
孩子總是不吃你那一套教育方法?
你的上司為何那麼主觀而且固執?
這個學生怎麼老是有出人意表的事情令你覺得頭痛,覺得他很「難搞」?

原來,我們的先天性格同時也影響了個人的學習風格,讓你、我、他都變得與別人不一樣。

先天的人格特質分為四种類型:

認知型(斗型紋):喜欢独立作業
凡事以自己發現、自己領悟為主。主觀不易溝通,生活字典裡沒有「不可能」。充滿活力,擁有競爭特質,以目標為導向。

社会型(正簊紋):喜欢团队合作
易受環境、朋友影響,有樣學樣,好的也學壞的也學。彈性大,適應能力佳,容易相處,唯生活態度多抱持隨緣隨性,是個活在當下的人。

逆思型(反簊紋):喜欢发挥创意
擁有逆向思考的特質,思維方式與眾不同,會展現與主流不一樣的觀點。喜歡發問,具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特質,並呈現出質疑與批判的態度。一般人會認為這種人的想法有些「另類」

开放型(弧型紋):喜欢实际的事物
充滿了潛力和可塑性,學習方面有教就會,沒有教就不會。朝天賦潛能發展易成為專業工作者。性格務實,沉穩,比較保守。不喜歡理論和抽象概念。

一般而言,认知型和社会型的人最多,而逆思型的最少。因此,在我們的主流環境中,逆思型的人往往會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判決,如果長期在被受打壓的環境下成長或生活,會白白埋沒掉他有異與人的想法和特質。

另外,開放型的人則往往被大眾誤以為學習進度緩慢,為人太保守,而且心思簡單。這類型的人工作很努力,因為他總是抱持非輕易達成的觀念。建議父母在教學時,宜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如果指導者的耐心不足,則會無意中判了開放型的人「死刑」。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在大環境中被忽視……。

12.4.09

夫妻的分歧


最近剛為一對夫妻完成了兩份皮紋報告。

原先我是替他們的女兒分析簡易的人格特質,在諮詢過程中卻發現,這對夫妻經常意見分歧,不單是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是對另一半的思維模式深感不解。

每當遇見這種情況,我都會請人們理解一件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和我們自己一模一樣:有一樣的才干;一致的想法甚至是相同的性格。我們會和伴侶爭執,親子之間會有磨擦,皆因很多時候忘記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獨一無二。

經過調解,這對夫妻終於能夠平心靜氣聆聽我講解一份皮紋報告所包含的內容,最後他們反而覺得自己比孩子更需要做測試。

皮紋檢測結果顯示,這對夫妻最大的差異在於先天的人格特質和學習感觀,這是最主要造成倆人覺得對方無論在各方面都不及自己優秀,彼此之間的誤解越來越深。

在人格特質方面,為妻者是個80%認知型的人,另外20%屬於社會型;然而為夫者則是40%開放型以及60%的社會型。

在性格上,妻子是個主观意识强,不容易被说服的人。她對自己或對別人的要求都很严谨,凡事希望事事完美,並且非常注重個人的形象,不輕易認輸且愛面子。由於她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很高,在自我纪律管理方面也顯得很苛刻,常常讓孩子或身邊的親友覺得與之相處會有一種壓迫感。不過,在目標掌控方面,為妻者是個目标明确,积极且重效率的人,因此她的工作表現深得老板器重。

相反地,為夫者的性格則比较害羞、被动且不善于表达,與性格強勢的妻子比較,他明顯属於内向性格,為人保守,待人處事比較务实,不会主动建立人际關系。此外,他是個按部就班的人,只有在认知的规范中才會全力以赴,而且比较喜欢规律性的事务,是個守成型的人。

兩夫妻經常為了彼此性格上的誤差而有意見,這主要是他們都不諒解對方為何不能多為自己著想,可是當檢測報告出來後,倆人才認真相信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原來對後先的影響甚遠。

另外,妻子的學習感觀是偏向聽覺型的,也就是說她善用聽覺來學習,凡事只要聽見了她就能牢牢記在心上;相反的,為夫者則是個偏向體覺型與視覺型的人,凡事他都需要親力親為,偏好肢體動作以及視覺感官來學習或理解事物。

妻子習慣性用口語敘述的方式來表達,因為她以為每個人都是靠聆聽來理解的;偏偏她的丈夫卻是要用「看得見」的方式或「觸摸」的方法來获取訊息。由於學習感觀的差別,他們也一度以為對方的學習能力很差勁,特別是妻子在學習上佔了一定的優勢,所以她經常覺得自己的丈夫反應很慢,而其實是丈夫需要經過接觸或觀看方能理解,相反的,丈夫在觀察力方面遠比妻子敏銳。

人與人的相處和瞭解、關懷和扶持,才能彰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也正因為如此,了解自己和身邊的人是一輩子的功課,所幸兩夫妻通過各自的皮紋報告,終於化解了存在心裡的疑問。

7.4.09

男人來自火星

書名: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
作者:John Gray
出版社:Thorsons

獻給來自水星的女人,

我的大學教授彭懷恩博士曾經推薦男女學生閱讀John Gray撰寫的「男女大不同」(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他說,寶貝兒子第一次失戀時,他就把這本書送給了他。

這名教政治學和大眾傳播理論的老師,在講堂上要學生認識傳播的目的之前,先要了解兩性關係的相處模式。

當時,他形容人與人之間最難處理的,是思維模式不同、肢體語言不同的兩性關係。根據他的說法,傳播失效,往往是因為兩性互不瞭解,造成溝通方式南轅北轍。

John Gray是兩性諮商專家,長期從事婚姻諮商工作,這本書在1992年發行後,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長達十二個月,並在排行榜上停留十年之久。

經老師這麼一說,班上很多同學紛紛拜讀了這本由台灣生命潛能出版,蘇晴翻譯的「男女大不同」。當初閱讀中譯本距至已有一段時日,近來卻無意中發現,先生的藏書中竟然有一本英文原著。 書中很多案例是John Gray的臨床實驗,他以婚姻生活不如意或戀愛糾紛的男女作為藍本,換句話說,故事中人正好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面鏡子。

男人和女人的紛爭,是因為沒有警覺彼此應該有所不同。我隨後將之介紹給很多戀愛中的朋友,不知怎地,大家好像透過一本書而得到了啟發,對彼此多了一層了解,了解不同性別的人在處理情緒、感情、困難和生活時,各有不同之處。

John Gray說:男女來自兩座星球,一個火星一個水星。兩者軌道不同,偶而碰在一起,相處之後必定面對誤解和不滿情緒。如果兩人明白兩性其實不一樣,情緒反應也不會相同時,才能從彼此的了解中接納這些差異,才會有所調整和改善。

我的老師比較實際,他知道很多事起源于「傳播失敗」所以才會「溝通失敗」,不如甘脆教學生讀書以瞭解兩性關係,從學者的研究中認識異性心理,然後再來談戀愛。

我們常常聽見一些人大言不慚地談論,女人怎樣怎樣,男人又如何如何,大夥兒對不同性別的人好像很有頓悟般,到頭來還不是談了一場又一場失敗的戀情?說穿了,這不過是了解表面功夫,理解基本的性情罷了。

書中有一套「形容詞」用得很妙,他說,當男人遇到困難時,喜歡躲在自己的「洞穴」裡獨自沉思;女人則與朋友和親人分享,處理問題。因此,當男人需要泠靜時,她因為缺乏瞭解而喋喋不休;相反的,當女人渴望他的關心,他卻以為她要獨處……。

日劇「蛋糕上的草莓」在戲的開場白有這樣一句: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愛與被愛。如果性情不同的男女能時刻以愛作為前提,面對衝突時能瞭解到兩性的差異而化為諒解,那麼,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原文刊於中國報

5.4.09

頑皮鬼?

攝影:二帥


和家長聊天,話題免不了都是圍繞著孩子打轉。

有時我會想,不曉得是因為皮紋檢測師的身份讓我對孩子多了一份了解;還是那些和我很談得來的家長讓我有更多機會,通過一份皮紋報告去接觸各種性格類型和成長背景不同的孩子。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為一個四歲的小男生做檢測。初次會見小男生的父母時,是通過幼稚園的院長介紹。

那是一對非常年輕的夫婦,當我在講解和分享皮紋檢測的報告和內容時,他倆年輕的容顏上會不經意之間,悄悄流露一抹淺淺的微笑,令人有一種輕鬆自在的感覺。他們的孩子,是個非常活潑好動的小男生。然而,年輕媽媽卻很無奈地訴說:「我這兒子很頑皮,拿他沒辦法。」

小朋友對我做了一個鬼臉,轉過身便在課室裡蹦蹦跳跳,東摸西碰,沒有一刻可以停下來。我讓他玩了半小時,然後才把他叫到跟前對他說:「阿姨要讓你看一樣東西,那是長在你手指上的圖案哦!」

小男生很好奇問了一堆我聽不懂的話,大人小孩雞同鴨講地,最後他任我把十根手指上的紋路一一采樣,並順利存進電腦裡。

第二次再見面時,是講解小男生的皮紋報告。年輕的父母非常緊張,迫不及待就要揭開孩子的天智密碼。

從整份報告來看,小男生是個偏向右腦思維特質的孩子。其實,不管是偏向左腦還是右腦,都不會影響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也無法阻止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它反映的差異在於當我們在處理一件事時的方法與態度。

右腦型的孩子並不在乎學習環境中的雜亂無章;他不愛做書面報告或抄筆記,反而一些腦力激盪、團體討論等的方式會讓他產生更多的點子;這類型的小孩無法遵守一大堆的規矩或準則,他通常無法把注意力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更喜歡嘗試用不一樣的方式處理同一件事。待人處事情時,往往憑著一時的衝動、感覺,而沒有多做深思。

右腦型的孩子在學校裡、在父母眼中往往是個異想天開,不學無術,帶頭做壞,惹事生非的麻煩製造者。可是,如果父母把這種孩子擺在最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順應他們腦子的學習法則,右腦型的孩子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創意十足,想像力豐富的點子王。

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小男生的學習感觀是屬於體覺型(Kinesthetic),他在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都需要親力親為,經過接觸和自身的嘗試才能明白和吸收。

而在八大智能中,他的體覺智能 (Bodily /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最強,身體的協調能力極好。小男生的父母說,他一直喜歡跑跑跳跳,許多大人認為有危險和難度高的動作,經他一轉身一跳躍就輕鬆自若地在眾人面前展身手。

我發現,小男生的肢體語言也非常豐富,他在我講解皮紋報告的一小時卅分鐘裡,不停地在我面前摸仿電視藝人的演繹,自導自編地沉醉在自己的表演中。在幼稚園裡,他也是同齡孩子中最快掌握各種運動技巧和遊戲的人。他常常是第一個帶動其他小朋友動起來的大鬼頭呢!

四歲,是一個孩子的黃金年齡學習期,我建議父母為孩子安排一些比較正式的個人運動或參加一些球隊社團以栽培他的體覺智能。由於小男生的第二天份所在是音樂智能 (Musical / Rhythmic Intelligence),因此也能培養這孩子在舞蹈或表演藝術方面的潛能。

年輕父母在聽完了報告後,終於明白那個在他眼中坐不定,動不停的孩子,原來並不是一個頑皮鬼。要是還有父母告訴我:「我的孩子很頑皮」時,我會抱以微笑,回問:頑皮的定義在哪裡呢?

3.4.09

不想長大


上幾個星期,我到森美州的一個小鎮──盧骨,為當地一間幼稚園的小朋友做皮紋檢測。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回娘家住了將近一個星期。

這是婚後第一次在娘家住得這麼久,久到連弟弟也開聲探查我幾時才甘願回吉隆坡。

回到父母身邊時,我經常會不小心恍了神,忘了自己已嫁作人婦,偶爾會和弟弟為了小事拉不下面子而拌嘴,會對著父母撒嬌,會睡到日上三竿還賴床,會受不了母親的嘮叨而不耐煩……,吵吵鬧鬧地彷彿還是少女時代。

在家裡那幾天,有個閒暇且不必會見客戶的下午,我和母親在家裡吃下午茶。

我們的感情向來好像姐妹多於母女,談天的內容更是天南地北不設限,聊著聊著我突然很感觸,怎麼一下子就長大了?媽媽卻不知甚麼時候開始長老人斑了?

年紀越小時,越渴望自己趕快長大,趕快脫離長輩的管制和監視,每天都在思索要如何段練羽翼,以便一旦豐滿就能展翅。

當初那麼急迫要離開父母的懷抱,一心渴望自由的天地,終於如我所願,真的一天比一天年長,直到突然有一天意會自己已經成為父母的依賴。

一想到這裡便忍不住告訴母親,在內心深處有一把聲音時刻提醒我還是個小女孩,是她的獨生女兒,還被她牽著小手上學……,雖然很難啟口,不過還是對母親說了一句話:「我不想長大,我想永遠陪著妳。」

現在回想起那天下午脫口而出的話,有點難過。作為一名母親,她大概最不希望聽見的,就是孩子這麼軟弱的心聲吧?

認識你的指紋──孔雀眼


孔雀眼(Peacock's Eye)
形态:
看似像孔雀的眼和嘴。

意义:
具有優勢的紋路類形。
高領悟力和表達力。
擅用理念折服群众。
具備領袖特質。
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認識你的指紋──雙斗纹


雙斗(Composite Whorl)

形态:
仿佛有一个“S”在内部,看似有一个太极图在里面。
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genecode, 基因密码
意义:
双向思考,同时具有两个目标以上。
博爱分享型,兴趣广泛、喜欢多元化,會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失去了焦点。
整合能力强,思考和处事弹性大。

認識你的指紋──斗型紋



斗型紋 (Whorl)

形态:
类似箭靶的形象,内部呈圆圈或螺旋状由内往外旋转。

意义:
理性第一,做事快狠准。
好斗,喜欢挑战和竞争,非常重形象。
主观意识强,不易被说服,目标掌控力强。
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genecode, 基因密码

認識你的指紋──帳蓬弧


帳蓬弧(Tented Arch)


形态:
类似簡單弧,但中间有明显转折点。隆起角度较高。


意义:
较热情,冲劲十足,不多想,马上行动,可是容易虎头蛇尾。
喜欢简单明确的事物、能像海棉般吸收资讯。
關鍵詞: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認識你的指紋──簡單弧


簡單弧(Simple Arch)


形态:
像一座小山丘,慢慢隆起

意义:
安全实际第一,重视稳定规律。
讲究原则规范,一步一脚印,不喜歡改變,倾向简单务实。
與他說話,一定要讓他看得到,摸得到,非常實在的指示,不可以講得太抽象。

認識你的指紋──反簊紋


反簊紋(Radial Loop)

形态:
相似正箕纹,但紋型的開口朝向姆指。

意義:
想法獨特,具有逆向思考的特质。
喜欢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喜歡追求與眾不同的東西,常常讓人覺得他很叛逆,喜歡唱反調。

認識你的指紋──正簊紋



正簊紋 (Ulnar Loop)

形态:
像半個澳洲回旋鏢,紋型的開口朝向尾指。

意义:
情感第一,属浪漫自在,喜歡生活悠在,活在当下型。
溫柔随和,不喜欢冲突,在人際相處的關係上,是個配合度很高的人。
喜怒哀乐易表现于脸上,较情绪化。

1.4.09

工作是一種藍色

書名:工作DNA
作者:郝明義
出版社:大塊文化

獻給所有工作中的人,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忙於工作。

由於熱愛工作,因此從中獲得許多滿足感和新鮮感。

無可否認,工作令人找到了成就感而充滿自信。 曾經有人形容,人生最少有二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工作。從每天起床後的梳洗打扮、辦公室裡的八小時、上下班所消耗的交通時間等等,任何人每天都要為了工作至少花掉十個小時,而這十個小時,正好是我們體能和精神品質的最佳時刻。

可惜,身邊很多人都無法從工作中自得其樂,他們總是在工作一段時日之後產生倦怠感。有個朋友甚至每年轉換一份新工作,好不容易適應了新環境,結果又為了各種原因而離職。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不工作。

賦閒在家的那些時日,我很認真思量過一份工作對一個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麼的重要。

後來我發現,不管我們在哪個行業,不管是公司裡的小螺絲釘還是高級主管,無論喜歡與否……,工作對於個人所附帶的市場價值與意義,只有在善待自己的工作時,才會發掘當中的樂趣。

諷刺的是,我們一天當中和最親密的人廝守的時間,永遠比不上和辦公室裡同事的相處。

這個年代的上班族,對於一份工作的態度,不再是埋頭苦幹刻苦耐勞了。我們除了要在工作上有學習的機會,還要懂得如何快快樂樂度過那十個小時。

誠如郝明義所言:善待工作,也就是善待自己生命的延伸。

我想,凡是在工作中的人,都會有迷失方向的時候。這本關於工作的書,談的是如何自工作中受益,要用怎樣的態度與心情來面對工作,或者如何重新設定及擴展工作上的無限可能…‥。

如果要用一種顏色來形容我們的工作,你會選擇哪一種?


本書作者在書扉的一則提案:工作是一種藍色,藍色的海洋,有淺灘可以嬉耍有浪濤以供浮沈,還有那永遠呼喚我們追尋的彼岸。

原文刊於中國報

甚麼是遺傳皮紋學?


科學家指出,手指紋是表露在體外的遺傳特質。

當我們還在母親的肚子裡時,原來就開始發育手指紋了。

在我們還是四個月大,即第 13 周時,手指的紋路開始出現,到了第 19 個星期由外胚層發育形成,在 6 個月時,紋路形態已經穩定。從此以後,那些長在十根手指上的「圖案」,終身跟隨我們一輩子。

經由許多科學家、醫學家的長期觀察、記錄、比對、歸納後,發現人類天生的腦細胞數(學習潛能量)可由手及腳的皮紋測量出來,大腦皮質結構功能,也可以經由皮紋分析出來。

皮紋包括指紋、掌紋和足紋。遺傳學家對此研究證明,皮紋的形態受染色體基因的調控,它的排列形式則是一種多基因遺傳。

所以啊,當基因有問題時,就會在皮紋上展露出來。

親密接觸

攝影:二帥

當朋友們知道我是一名皮紋師時,都很好奇這個職業的屬性。

我以前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和教育扯上關係。雖然從小就喜歡假扮自己是個老師,指指點點兩個弟弟聽我「講課」,「批改」他們的作業,「責備」他們的行為舉止……,然而,這些都是童年時期我和弟弟鬧著完的角色扮演遊戲。

現在,我也不是老師。

不過因為皮紋檢測的關係,我接觸的對象包括小朋友、學生、家長以及工作人士,我需要透過檢測報告的分析來給予諮詢,並針對個人的先天特質/性格,學習方法,思維模式,天賦潛能和學習敏銳度等提供各別的教學方法、意見和教育資訊。

以工作人士而言,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智能和天份強弱分佈,要如何讓自己在某方面更特出,上哪些學習課程來自我提升等,當然包括尋找屬於個人的定位。

由於很多人對我的身份感興趣,不管是陌生人還是認識的人,我都會和他們先玩一個小小的遊戲──輕輕捉著他們的兩根拇指,透過指紋掃瞄器來窺探手指上的圖案。

起初,我有點不習慣這樣的「親密接觸」。如果對方是個小朋友那還容易,只要哄哄他就會乖乖地把自己的手指交給我,任我搓揉(哈!);反而是成年人,特別是男生,則讓我覺得尷尬。

後來,接觸的陌生手指越來越多,漸漸地就成為一種習慣,就不再有初時那份害臊的感覺了。

反而是那些有趣的指紋紋路,讓我和陌生人從親密接觸那一刻起,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