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09

舊書店



每次從書店抱著滿懷的新書回家時,心裡總有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有一段日子,我都不買新書。那時候還在台灣生活,每個星期會定時出現在台北的二手書店,從整齊而劃一的深褐色木架上,選一兩本舊書回家。

台北人看書的速度很快,剛出版的新書很快就被二手書店收購成為二手書;書店裡有個特設的角落,時而有剛剛下架的新書上架,靜靜等待下一個愛書人將它從二手書店裡帶走。

舊書店有一股獨特的氣息,老書因歷經年月夾帶著樟腦丸的味道,同時因為惜物有方而又像一本新書才持有的斬新之感;迅速翻看時還可以嗅出經過閱讀後留下的手氣;還有還有,舊書往往藏匿著屬於它那個年代的印記。

初扺台灣時,貼心的學長首先給我一張台北市的舊書店名單,起初,我不習慣買別人看過的舊書,二手書店儘管令我懷有一份美麗的遐思,可是每每想到一本舊書不曉得被多少人翻過看過摸過,心裡就有點不自在。後來我發現,同學們一般都不買新書,每個學期伊始,同學之間就會互相交換資訊,互相分享老師開的書單上哪本書可以從哪家二手書店裡找得到。

逛二手書店或是舊書店,感覺就像在玩尋寶遊戲。我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從哪個架子上找到一本想買卻又一直買不到的書,那種踏破鐵鞋無覓處,最後卻在某一天某一家店裡被我遇見,那種如獲至寶的心情只有在二手書店裡才能感覺得到。

另外,買舊書最叫人有意外的收獲是發現書裡留下前人的楣批,仔細閱讀時不禁臆測前任主人的心事,書頁間似乎典藏了許多故人舊事,翻呀翻,咦,不小心掉落了零星往事。

那時候的生活畢竟比較逍遙自在,閒暇的晚上就在舊書店裡廝磨,時間一點一滴溜走,當再次從舊書店裡鉆出來時,身上沾染的塵埃也讓人感覺滿懷芬香。

回國後再也沒有逛過舊書店了,每次買了新書把它們擺在書架上時,隱約間嗅到新書紙張散發一種從未被手氣沾染的清新香味,這本書的新生命即將從這裡而生。

14.12.09

我家人

有沒有看見我的 BB 在吮手指呢?
在他身體裡有一顆小小黑色的影子,那就是他怦怦跳動的心了!


我以為大部分的女人在懷孕時,都會享受和珍惜那個美好的過程。

不過,到我也成為孕婦時,才開始留意到也有很多女人因為不能適應懷孕帶來的改變,而感到懊惱。根據她們一些人的說法:「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過著輕盈快樂的日子了!」

上兩周作檢查,我通過超聲波開始清楚看見孩子在子宮裡生活的情況。

醫生對我詳細的講解孩子身體的每一個部份,我看見了他小小強壯,用來踢我肚子的腿骨、我看見了他脊椎骨的形狀、而且還清楚看到他在玩弄著自己的小手,不過最讓我驚喜的是,他竟然在吮手指呢!剎那間,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我和醫生都笑了,都忍不住異口同聲的笑說他在咬手指。

看見小生命那短短小小的手和腳,聽見他怦怦跳動的小心臟,生平第一次覺得他是一個切切實實存在的,我們家裡其中一份子。

回想婚後的第一年,我和 V 決定先過著兩個人的逍遙生活。相愛的人常常都會覺得在一起的時光總是不夠用,消從即逝。記得有一次我和 V討論關於婚姻生活中為甚麼一定要有孩子,為甚麼人們都認定了結婚就是養育下一代的開始。

當時他是那樣的篤定,回答我說:本來是兩個陌生的人,因為愛情而結合在一起;他倆唯一的聯繫,就是創造另一個和這兩個陌生人有血緣關係的小生命,在這個新生命裡流著爸爸和媽媽濃濃的愛。

我記得那時候聽了這樣的說法,心裡慢慢理解了自己丈夫對「家人、孩子」的意義。以前只是兩人世界,現在我們多了一個身份與責任,多了一個家人。

懷孕前,我是一個非常獨立且自我的人,然而如今,我漸漸發覺心理的變化,那是一種原始的「母性」嗎?

原文刊於「中國報」每逢周五之專欄

11.12.09

「右腦型」的思維特質

偏重右腦學習的人,他們的學習態度往往是關心著「是不是有用」。在他而言,「有用」的定義與左腦型的人又大不相同(左腦學習的人的原動力通常只要是“應該”學的,例如:學校規定、老師或父母的期許、工作需求等就足以讓他們去鞭策自己)

右腦型的人在學習時會思考這個知識、訊息與我有甚麼關係,將來我是不是會實際運用這個知識在生活中。

如果他覺得這個知識與他的生活完全無法結合,雖然關係到學業成績,升學管道以及未來的就業機會,但要把這些知識硬塞到他們的腦內,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要幫助這類孩子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告訴他課本上的知識,如何實際地運用到生活裡。例如:體積、面積等數學問題,要用真實生活中的蛋糕、餅乾來做解說;英文生字可以用講故事或書上豐富的圖文來學習語文……等等。

由於我們的教育是偏向左腦式的訓練,因此,那些以右腦運作的孩子,在學校裡往往是令老師煩惱的學生,為甚麼?且讓我們了解一下唄…

右腦型的思考特質:

1)依靠自己的直覺,而不是實際的學習。會以直覺來解決問題

2)學習時偏愛以腦力激盪或團體討論的方式

3)不喜歡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4)喜歡團體性質的學習方式。無法安份於正規的學習方法

5)喜歡用不一樣的方法來做同一件事,不喜歡只有一種標准的對、錯答案

6)充滿創意,不喜歡遵循特定的規舉或準則

7)喜歡通過自由探索的學習方式
8)偏愛概約式的時間

9)以當下的感覺或直覺來判斷事情

想一想,思考一下,你或你的子女是偏向「左腦型」的還是「右腦型」的思維特質?

兩種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在互相交流時,就像兩性之間的相處一樣,會有所沖突也會面對無法理解的情況哦,因此,若彼此懂得尊重和認清對方,是非常重要的學問。

9.12.09

「左腦型」的思維特質


皮紋檢測報告中,有一頁是顯示一個人先天的左、右腦學習濳能值。

簡單一點說,就是通過我們左右手上的十根手指指紋,經過檢驗分析,而了解到一個人先天智能相關的數據報表,他是屬於左腦的思考特質,還是右腦的思考特質。

有些人也許知道,左、右手是和左、右腦是交叉連接的。

1981 年 Roger W. Sperry 教授與其研究夥伴,因研究大腦之左右腦功能及雙腦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接著在 1983 年日本的醫學專家品川加野博士也指出:「左右手手指與左右腦之間具有密切聯系。」

那麼,只要我們了解一個人的思維特質,並順應他的運作法則,學習就能事半功倍!

根據《學習大革命》一書作者王秀園(腦神經發展訓練師)所說:「不管是偏好左腦還是右腦,都不會影響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更無法主宰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它所反映的差異是:當我們處理一件繁複重大事件的方法與態度,亦即你的人格特質以及你應用在學習上,比較得心應手、比較有效的方法。」

「左腦型」的人就會偏愛於適合左腦運作的學習方法,這些特殊的學習方法又是如何?他的思維特質是怎樣的呢?

讓我們一起了解吧……

1) 處事態度有條理,有系統,有步驟可遵循

2) 注重邏輯與分析,理智且理性思考。

3) 做事有系統,會從多元角度和資訊中,作邏輯性的判斷

4) 偏好有條理,有秩序,有充裕資料和詳情的學習方式

5) 喜歡收集資料,製作表格和計劃

6) 能夠遵守規章、指令或守則

7) 會好好規劃、安排時間

8) 喜歡有明確的指示,告知如何去完成指定的工作

9) 學習態度深受獎勵系統,如獎狀、名次等,所激勵影響

10) 喜歡井然有序,通常做事情有計劃有秩序的方式


家長們可以通過以上來了解你家小孩是否偏向左腦型?我們為孩子製定的傳統教育制度,擬定的教學方案,規定的學習方法是否順應他的模式?亦或是違反了他的先天性?那麼,也許他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會比較辛苦哦!

不只是個孩子需要理解他的先天思維特質,成年人也一樣。我和我先生就是南轅北轍的思考模式,他是偏向「右腦型」的,因此他的處事方式往往就和我不一樣。

下一篇將和大家分享「右腦型」的思維特質。

8.12.09

童話故事


最終,我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書來作為未來五個月的閱讀習慣。

這個熱鬧的學校假期,竟然有兩個大型的書展書香活動回饋書迷,特別是某連鎖書店的瘋狂清倉拋售,讓我狠下心腸,凡看見喜歡的書本就往購物籃裡投,幾零吉就買到了心頭好,手提著兩大袋子的書走出賣場時,有一種非常滿足的快樂真想大大聲和身旁的陌生人分享。

由於還在適應身份的轉變,這次涉獵的範圍多了一個區域──兒童童話故事。以前選書買書都只是考量自己的閱讀喜好,很少買下一本書是打從心裡覺得將來對誰會有所幫助,把它買下以便需要時就能翻閱。然而現在,我的床頭書是兒童繪本和童話,臨睡前翻翻讀讀,重溫小時候聽長輩對我說過的每一則安徒生故事。

有個很注重胎教的朋友教我每個晚上讀一則故事給寶寶聽,我連聲唔唔唔了幾次,心裡還是有所疑慮。與其說這是胎教的一種,不如說胎教也是在教育著媽媽本身。不聽歌者如我,開始聽音樂;向來不相信童話世界裡那份甜美情境,沒有童話夢想的女子,現在讀著童話故事集時,開始被書裡的插圖吸引,一則則細讀和欣賞時,心底深處隨著童話裡的教育觀漸漸地變得柔軟。

我選擇在現實中去相信世界上有童話有甜蜜,那麼將來才有能力張大了眼晴對著自己的孩子講故事。

原刊於 「中國報 4-12-2009」

音痴

我很少聽歌,流行歌曲只懂皮毛,平時也不會主動打開收音機聽電台節目,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我可以讓自己處在非常安靜,沒有聲響的情況。

多年前和一名搞音樂創作的朋友偶遇,他隨口問近期在聽誰的歌,我想了很久才回答他說:老狼的戀戀風塵。天知道這是我十九歲時常常聽的一張專輯,自此,生活中很少出現歌,或者音樂。

如果問我目前在看甚麼書,列出一張書單絕對不是難事,可是當身邊的媽媽級友人問我給寶寶聽哪一張胎教音樂時,可真的是抓破頭皮也摸不著腦。

後來,上網查尋合適的胎教專輯,網路上眾說紛紜。總概而言,發現很多家長推薦莫扎特, 美國科學家在1993年並有論文指出實驗證明每天聆聽十分鐘莫扎特奏鳴曲,可以增長智力。

在收集到的資料中,其中有一方言論完全質疑所謂的莫扎特效應。撰文者包括教育家、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認為被動地聆聽古典音樂和提高智商並無必然聯係,聽音樂並不一定能變聰明。

作為一名消費者,一名母親,有時會以非常感性的消費態度去為自己的孩子作出選擇,科學實驗的真偽對家長而言並不重要。

我只想做個快樂的媽媽,音樂在我的生命中曾經只是一種陪襯,如果在未來的生活中它會是一種調劑身心的能量,好比書本予我是精神糧食一樣,那麼,不管是莫扎特的古典音樂還是現代流行曲,只要覺得好聽,喜歡就好。

原刊於「中國報 25-11-2009」

小魚

上一次聽演唱會是好幾年前在台北,當時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踏進現場聽歌手演唱。

不可否認的是,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但凡一些現場的藝術表演比如歌舞劇和演唱會等,從來都不需要我掏腰包買票入場,冥冥之中就會有些朋友知道我喜歡這類型的舞台劇或某位歌手等等,然後邀我免費出席。

就像上個周末才剛剛圓滿結束的許志安和蘇永康的「安康」演唱會,朋友很體貼地了解到我因為懷孕而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出門,拿了兩張貴賓票問我和 V 想不想外出散散心。

接到這份邀請我當下就很樂了,幾個月沒有出門是真的,但是我也好幾年沒有上雲頂吹冷風了。

關於許志安和蘇永康,壓根兒不是我那杯茶,但是我也需要偶爾的生活調劑,雖然是音樂白痴,不過我也樂意赴會聽聽歌,感受一下熱鬧。

我想說的是,對於這個演唱會我並沒有抱著太大的期待,與其說我想要聽歌,不如說我在找借口出去玩,以很隨興的態度和肚子裡的寶寶去享受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所以,就算坐在雲星劇場裡三個小時,兩名歌手唱的歌沒有一首是熟悉的,可是我卻發現,從蘇永康唱第一首歌開始,我的孩子會隨著音樂和節拍起舞,在子宮裡好像一條小魚,遊來遊去。

生命中有很多的第一次,會讓人沒齒難忘,那一刻,我非常激動。

原刊於「中國報 20-11-2009」

7.12.09

挖到寶


為家長講解孩子的皮紋檢測報告時,他們經常會提及幾個問題:

1) 哪一種類的書籍適合父母學習?
2) 孩子快樂學,父母快樂教的教材哪裡找?
3) 怎樣讓孩子的感觀學習(體覺型,聽覺型,視覺型)提昇?

我本身是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買書和逛書店是我的生活樂趣之一。
和我交朋友,有些人會覺得我很悶,我的娛樂節目不多,除了書,我還是熱衷於書。

上個星期,某書局有一個清倉大減價,削價從70% - 90% 不等,於是我也很瘋狂的跑去挖寶。
前後去了那個在商場上的書展三次,我買了四十多本書。

由於我涉獵的書籍種類不算很廣,推理、商管和武俠小說不是我那杯茶,所以說買得瘋狂也不算太狂,不像朋友Jane 她只在書展上逗了一圈,就洋洋灑灑地找來卅本書裝在籃子裡付款。


不過,我倒是買到了很多和教育教養相關的書,相信當我在講解皮紋報告時,可以提供家長們更多有用、管用的好方法。

讀書的好處就是,我學到了,也能把所學的分享給其他人。

遠流出版的大眾心理學系列個人認為值得一讀,這幾本書就是花幾塊錢就被我抱回家的寶。

3.12.09

紅蕃茄的專欄


一切得從這個部落格開始說起……

「紅番茄 Red Tomato」的主編韓美鳳從朋友口中得知我有一個撰寫指紋檢測的部落格,於是上網搜查,輾轉間最後聯絡上我。

電話撥來時,我還搞不清楚她需要我提供甚麼幫助,後來經美鳳的解釋才知道,這份免費派送雪隆區域的報紙想邀我加入撰稿行列,我心想:寫 Blog 本來就是一種興趣,把自身對皮紋檢測的經驗與陌生人分享是我當時的初衷,於是就一口答應了。(反正也有稿費拿取)

後來無意中又讓我發現,靜悄悄寫了兩個多月的「指多一點」專欄後,原來身邊蠻多人發現我這個欄,有些人還會電郵詢問。

在此,和你們分享這篇「謎」,它是我在紅蕃茄開欄的首篇文章。

承蒙指教!

俄羅斯科學家:用皮紋學檢測個性與選擇職業



莫斯科科技大学,科学家透过皮纹检测,测评个人的形象和职业类型准确度高达80%-90% 以下是根据俄罗斯科学与技术月刊的报道英文翻译.

Translation of the report at the Russian 'Science & Technology' (S&T):

Fingerprints will help choose profession

Moscow scientists have revealed an interesting patter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and the papillary patterns on their palms have a steady relationship!

Accoring scientists from Moscow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this might allows you to judge objectively the abilities and inclinations of individuals - which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example, when choosing a profession.

Bauman, the world famous 'baumanki', has developed devices to determin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n. In the new approach - not the traditional individual testing (answer the questions, draw pictures, etc.) - it is easier to say and study the dermatoglyphic parameters - the papillary patterns on the finger tips and palms.

This approach, should be implemented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eventually allowing for a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dermatoglyphic skin features, ie, instrumental methods to investigate objectively the psychophysical status of individuals. But the new approach does not cancel the need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methods. Rather, together they provide a more reliable understanding &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ty testing.

To get started, the authors collected and processed a huge amount of data tha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
One - this concerns especially the papillary patterns of the subjects: what type of pattern form a line, that is, a 'whorl', 'loop' or an 'arch' - as oriented by design & position.
Another - the psycho-physical indicators, identified by a number of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ourse, the author had to develop the software - for 'by hand' the daunting task would have been too much.

The results turned out that these two independent properties - right hand prints of his fingers &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have a clear and very stable correlation. In doing so, the probability of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dicators for psychophysiological status is very high: for some indicators, it is 80% and sometimes 90% ...


The full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in Russian language is available at www.strf.ru

聽,你的心在說話

書名:聽心說話
作者:釋心道
繪圖:尤傳賢
出版:聯經


你知道的,不管是處於那一種年紀,我們總會遇見某些類似的情況:明明在一條路上走著走著,不知何故卻愈走愈遠,最後連前路也看不清,摸不著,想不通了,然後才發現,自己迷了路。

這種經驗我常常面對。有時會迷失了「方向」,有時找不到「出口」。有些東西明明只是小事一樁,然而卻圍困在心底的胡同裡,茫茫然。

當時,一個很有智慧的朋友引用一句佛理點破我的迷茫,他說:「風吹雲動,有人說是風在動;有人說是雲在動;有人說風不動云不動,是人的心自己在動。」

不知憑地,我一直把這句話放在心上,每當面臨不知所措或迷失方向時,就以這句話自我提醒和鞭策。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心裡就像一隻鳥籠,籠子裡住了很多小鳥,這些小鳥每天嘰嘰喳喳吵個不停,吵到心也亂了,不得平靜。

心裡的小鳥鬧哄哄時,我們總是無法認真看待一件事。有時會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而蒙起了貪念;有時會顛倒是非、黑白;有時變得蠻橫無禮;我們甚至會一時糊塗,竟然搞不清楚生命中真正最重要的事或人,而只顧著成就飄渺無邊的名利。

當內心的小鳥老是吵個不休時,我們迷失了方向──也許連我們本身也不曉得到底是怎麼回事,為甚麼這樣可惡,怎麼會成為連自己也看不起的人。

我們迷茫,我們需要幫助,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提不起勇氣……。

如果我們把心中的鳥籠打開,讓小鳥都飛出去,那麼,內心才會寧靜,才會安穩,我們才能真正做心的主人,聽見自己的內心在說甚麼話。

修行,也是一種覺悟。修行就是做自己的主人。我們把噪動不安的心守住,把這個主人守住,不管心外任何改變,都以不變應萬變。

「聽心說話」是一本時刻提醒你和自己談心的小書。作者是一名出家人,他鼓勵眾生以修行的心,學習放下俗物,並常常自省──聽心說話。

讀這本書時,奉勸你最好用心體會,不要鹵莽的理解。這本書的文字不多,但是要理解每段文字的涵意,確實需要一顆冷靜的心和個人的悟性。

釋心道以簡單的文字表達佛法,他教我們如何衡量自己,如何把心歸零,如何在這個紛亂的世間找到一片淨土時時修行。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一本充滿智慧的小書,以最淺白的文字寫出最複雜的心念,讓我們在學習的當兒也一樣和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領悟。

在這個樣樣講求品質的e世代,如何保養一顆不會迷路的心,也需要一個指引的方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