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0

玩具小家庭

讀畢「玩具小家庭」,我在 Facebook 的個人頁面上留下了一小段感想:「玩具小家庭的育兒點滴令我讀到眼淚直流──我是不是有點「問題」啊?」

這本書是佩娟從台灣帶回來的禮物,她知道我喜歡看書,於是就選了徐玫怡的繪圖文字。

書的內容我不想在這裡長氣,今天這篇日誌也不是用來介紹它有多麼好看。我只是想記錄一下這本不能算是育兒書籍的「玩具小家庭」(徐玫怡自己說的)對我起著的沖擊。

對於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媽媽,其實在決定要一個小孩甚至是懷孕的初期,老實說,我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我相信很多事情、或是有些決定或者計劃中的事,都是在一種「準備就緒」的情況下進行的。「媽媽」這個身份,在婚後一年,我才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負起」這個責任。最主要原因是──我不了解兒童心理,我也沒有特別喜歡小朋友。

在決定了要成為別人的父母前,我和 V 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其中包括讀書。這當中讀過的相關書籍,一方面和我的工作皮紋檢測有關,一方面也是我個人的興趣範圍。有些書我當作功具書來參考;有些以專研精神來閱讀;從批判的角度和學習的大前題下,我讀過的類別包括「特殊兒童教育」、「新手媽媽須知」、「孩子的教養問題」、「賞識教育」、「心理輔導」、「EQ 和 AQ」、「親子互動」等。
而其中令我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不能互相作比較”這個觀念大有覺悟的是這本書「學習大革命:善用腦子讀好書」,由腦神經發展訓練師王秀園所著。

在處事方面,我是個主見很強的人。要說服我認同一件本來反對的事或聽從某些意見,我需要得到很多實證或資料。所以,要了解人性和心理,就要先從各類書籍和研究報告方面著手,而不能單憑我自己的生活歷練──因為那是不足以應付的。

在MSN上我和YL 分享,這段日子唯一沒有看的書是育兒書籍。育兒書上所有的理論都很表面,我覺得看懂了一些基本的知識就好,很多方面都要從實際生活上實踐。因此,我從網路上搜查媽媽們的日誌,大量地閱讀她們每天育兒的點點滴滴。

媽媽們的日誌寫得生動有趣,加上每家孩子各有不同,我從這些陌生人的生活上學到了不少知識和樂趣。另一方面,由於工作上接觸的都是家長,這些爸爸媽媽也樂於分享他們初為人父母時的苦與樂,前人走過的路碰過的釘子,我一直緊緊牢記,希望那一天到來時,我有各種方式來應付自己的寶寶,同時也有方法來舒解自己。

「玩具小家庭」最寫實的地方,是徐玫怡這個新手媽媽面對初生的孩子時,那份措手不及和悽慘又甜蜜的育兒生活。她的兒子在兩歲以前,每天夜裡醒來五、六次,一點也不好帶,加上堅持自己哺乳,所以也面對重重的問題。

我一邊讀一邊為她的焦頭爛額掉眼淚,心理一直想著媽媽以前是不是也在這樣的情況下養大了我,而我在未來的日子裡,又會遇到一個怎樣的寶寶。

懷孕的前四個月,因為孕晨反應令我過得很「痛苦」,到了第五個月開始,我漸漸適應了肚子裡有個小生命,開始過著所謂的「蜜月期」。這時候,才真正開始思索要做個怎樣的父母,要給孩子怎樣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我要如何先教育自己。

這條路,每個為人父母者必然走過,只希望我可以一關一關地度過。

1 則留言:

yeelee 提到...

婉君,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如无意外,我们3年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