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09

舊書店



每次從書店抱著滿懷的新書回家時,心裡總有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有一段日子,我都不買新書。那時候還在台灣生活,每個星期會定時出現在台北的二手書店,從整齊而劃一的深褐色木架上,選一兩本舊書回家。

台北人看書的速度很快,剛出版的新書很快就被二手書店收購成為二手書;書店裡有個特設的角落,時而有剛剛下架的新書上架,靜靜等待下一個愛書人將它從二手書店裡帶走。

舊書店有一股獨特的氣息,老書因歷經年月夾帶著樟腦丸的味道,同時因為惜物有方而又像一本新書才持有的斬新之感;迅速翻看時還可以嗅出經過閱讀後留下的手氣;還有還有,舊書往往藏匿著屬於它那個年代的印記。

初扺台灣時,貼心的學長首先給我一張台北市的舊書店名單,起初,我不習慣買別人看過的舊書,二手書店儘管令我懷有一份美麗的遐思,可是每每想到一本舊書不曉得被多少人翻過看過摸過,心裡就有點不自在。後來我發現,同學們一般都不買新書,每個學期伊始,同學之間就會互相交換資訊,互相分享老師開的書單上哪本書可以從哪家二手書店裡找得到。

逛二手書店或是舊書店,感覺就像在玩尋寶遊戲。我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從哪個架子上找到一本想買卻又一直買不到的書,那種踏破鐵鞋無覓處,最後卻在某一天某一家店裡被我遇見,那種如獲至寶的心情只有在二手書店裡才能感覺得到。

另外,買舊書最叫人有意外的收獲是發現書裡留下前人的楣批,仔細閱讀時不禁臆測前任主人的心事,書頁間似乎典藏了許多故人舊事,翻呀翻,咦,不小心掉落了零星往事。

那時候的生活畢竟比較逍遙自在,閒暇的晚上就在舊書店裡廝磨,時間一點一滴溜走,當再次從舊書店裡鉆出來時,身上沾染的塵埃也讓人感覺滿懷芬香。

回國後再也沒有逛過舊書店了,每次買了新書把它們擺在書架上時,隱約間嗅到新書紙張散發一種從未被手氣沾染的清新香味,這本書的新生命即將從這裡而生。

14.12.09

我家人

有沒有看見我的 BB 在吮手指呢?
在他身體裡有一顆小小黑色的影子,那就是他怦怦跳動的心了!


我以為大部分的女人在懷孕時,都會享受和珍惜那個美好的過程。

不過,到我也成為孕婦時,才開始留意到也有很多女人因為不能適應懷孕帶來的改變,而感到懊惱。根據她們一些人的說法:「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過著輕盈快樂的日子了!」

上兩周作檢查,我通過超聲波開始清楚看見孩子在子宮裡生活的情況。

醫生對我詳細的講解孩子身體的每一個部份,我看見了他小小強壯,用來踢我肚子的腿骨、我看見了他脊椎骨的形狀、而且還清楚看到他在玩弄著自己的小手,不過最讓我驚喜的是,他竟然在吮手指呢!剎那間,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我和醫生都笑了,都忍不住異口同聲的笑說他在咬手指。

看見小生命那短短小小的手和腳,聽見他怦怦跳動的小心臟,生平第一次覺得他是一個切切實實存在的,我們家裡其中一份子。

回想婚後的第一年,我和 V 決定先過著兩個人的逍遙生活。相愛的人常常都會覺得在一起的時光總是不夠用,消從即逝。記得有一次我和 V討論關於婚姻生活中為甚麼一定要有孩子,為甚麼人們都認定了結婚就是養育下一代的開始。

當時他是那樣的篤定,回答我說:本來是兩個陌生的人,因為愛情而結合在一起;他倆唯一的聯繫,就是創造另一個和這兩個陌生人有血緣關係的小生命,在這個新生命裡流著爸爸和媽媽濃濃的愛。

我記得那時候聽了這樣的說法,心裡慢慢理解了自己丈夫對「家人、孩子」的意義。以前只是兩人世界,現在我們多了一個身份與責任,多了一個家人。

懷孕前,我是一個非常獨立且自我的人,然而如今,我漸漸發覺心理的變化,那是一種原始的「母性」嗎?

原文刊於「中國報」每逢周五之專欄

11.12.09

「右腦型」的思維特質

偏重右腦學習的人,他們的學習態度往往是關心著「是不是有用」。在他而言,「有用」的定義與左腦型的人又大不相同(左腦學習的人的原動力通常只要是“應該”學的,例如:學校規定、老師或父母的期許、工作需求等就足以讓他們去鞭策自己)

右腦型的人在學習時會思考這個知識、訊息與我有甚麼關係,將來我是不是會實際運用這個知識在生活中。

如果他覺得這個知識與他的生活完全無法結合,雖然關係到學業成績,升學管道以及未來的就業機會,但要把這些知識硬塞到他們的腦內,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要幫助這類孩子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告訴他課本上的知識,如何實際地運用到生活裡。例如:體積、面積等數學問題,要用真實生活中的蛋糕、餅乾來做解說;英文生字可以用講故事或書上豐富的圖文來學習語文……等等。

由於我們的教育是偏向左腦式的訓練,因此,那些以右腦運作的孩子,在學校裡往往是令老師煩惱的學生,為甚麼?且讓我們了解一下唄…

右腦型的思考特質:

1)依靠自己的直覺,而不是實際的學習。會以直覺來解決問題

2)學習時偏愛以腦力激盪或團體討論的方式

3)不喜歡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4)喜歡團體性質的學習方式。無法安份於正規的學習方法

5)喜歡用不一樣的方法來做同一件事,不喜歡只有一種標准的對、錯答案

6)充滿創意,不喜歡遵循特定的規舉或準則

7)喜歡通過自由探索的學習方式
8)偏愛概約式的時間

9)以當下的感覺或直覺來判斷事情

想一想,思考一下,你或你的子女是偏向「左腦型」的還是「右腦型」的思維特質?

兩種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在互相交流時,就像兩性之間的相處一樣,會有所沖突也會面對無法理解的情況哦,因此,若彼此懂得尊重和認清對方,是非常重要的學問。

9.12.09

「左腦型」的思維特質


皮紋檢測報告中,有一頁是顯示一個人先天的左、右腦學習濳能值。

簡單一點說,就是通過我們左右手上的十根手指指紋,經過檢驗分析,而了解到一個人先天智能相關的數據報表,他是屬於左腦的思考特質,還是右腦的思考特質。

有些人也許知道,左、右手是和左、右腦是交叉連接的。

1981 年 Roger W. Sperry 教授與其研究夥伴,因研究大腦之左右腦功能及雙腦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接著在 1983 年日本的醫學專家品川加野博士也指出:「左右手手指與左右腦之間具有密切聯系。」

那麼,只要我們了解一個人的思維特質,並順應他的運作法則,學習就能事半功倍!

根據《學習大革命》一書作者王秀園(腦神經發展訓練師)所說:「不管是偏好左腦還是右腦,都不會影響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更無法主宰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它所反映的差異是:當我們處理一件繁複重大事件的方法與態度,亦即你的人格特質以及你應用在學習上,比較得心應手、比較有效的方法。」

「左腦型」的人就會偏愛於適合左腦運作的學習方法,這些特殊的學習方法又是如何?他的思維特質是怎樣的呢?

讓我們一起了解吧……

1) 處事態度有條理,有系統,有步驟可遵循

2) 注重邏輯與分析,理智且理性思考。

3) 做事有系統,會從多元角度和資訊中,作邏輯性的判斷

4) 偏好有條理,有秩序,有充裕資料和詳情的學習方式

5) 喜歡收集資料,製作表格和計劃

6) 能夠遵守規章、指令或守則

7) 會好好規劃、安排時間

8) 喜歡有明確的指示,告知如何去完成指定的工作

9) 學習態度深受獎勵系統,如獎狀、名次等,所激勵影響

10) 喜歡井然有序,通常做事情有計劃有秩序的方式


家長們可以通過以上來了解你家小孩是否偏向左腦型?我們為孩子製定的傳統教育制度,擬定的教學方案,規定的學習方法是否順應他的模式?亦或是違反了他的先天性?那麼,也許他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會比較辛苦哦!

不只是個孩子需要理解他的先天思維特質,成年人也一樣。我和我先生就是南轅北轍的思考模式,他是偏向「右腦型」的,因此他的處事方式往往就和我不一樣。

下一篇將和大家分享「右腦型」的思維特質。

8.12.09

童話故事


最終,我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書來作為未來五個月的閱讀習慣。

這個熱鬧的學校假期,竟然有兩個大型的書展書香活動回饋書迷,特別是某連鎖書店的瘋狂清倉拋售,讓我狠下心腸,凡看見喜歡的書本就往購物籃裡投,幾零吉就買到了心頭好,手提著兩大袋子的書走出賣場時,有一種非常滿足的快樂真想大大聲和身旁的陌生人分享。

由於還在適應身份的轉變,這次涉獵的範圍多了一個區域──兒童童話故事。以前選書買書都只是考量自己的閱讀喜好,很少買下一本書是打從心裡覺得將來對誰會有所幫助,把它買下以便需要時就能翻閱。然而現在,我的床頭書是兒童繪本和童話,臨睡前翻翻讀讀,重溫小時候聽長輩對我說過的每一則安徒生故事。

有個很注重胎教的朋友教我每個晚上讀一則故事給寶寶聽,我連聲唔唔唔了幾次,心裡還是有所疑慮。與其說這是胎教的一種,不如說胎教也是在教育著媽媽本身。不聽歌者如我,開始聽音樂;向來不相信童話世界裡那份甜美情境,沒有童話夢想的女子,現在讀著童話故事集時,開始被書裡的插圖吸引,一則則細讀和欣賞時,心底深處隨著童話裡的教育觀漸漸地變得柔軟。

我選擇在現實中去相信世界上有童話有甜蜜,那麼將來才有能力張大了眼晴對著自己的孩子講故事。

原刊於 「中國報 4-12-2009」

音痴

我很少聽歌,流行歌曲只懂皮毛,平時也不會主動打開收音機聽電台節目,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我可以讓自己處在非常安靜,沒有聲響的情況。

多年前和一名搞音樂創作的朋友偶遇,他隨口問近期在聽誰的歌,我想了很久才回答他說:老狼的戀戀風塵。天知道這是我十九歲時常常聽的一張專輯,自此,生活中很少出現歌,或者音樂。

如果問我目前在看甚麼書,列出一張書單絕對不是難事,可是當身邊的媽媽級友人問我給寶寶聽哪一張胎教音樂時,可真的是抓破頭皮也摸不著腦。

後來,上網查尋合適的胎教專輯,網路上眾說紛紜。總概而言,發現很多家長推薦莫扎特, 美國科學家在1993年並有論文指出實驗證明每天聆聽十分鐘莫扎特奏鳴曲,可以增長智力。

在收集到的資料中,其中有一方言論完全質疑所謂的莫扎特效應。撰文者包括教育家、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認為被動地聆聽古典音樂和提高智商並無必然聯係,聽音樂並不一定能變聰明。

作為一名消費者,一名母親,有時會以非常感性的消費態度去為自己的孩子作出選擇,科學實驗的真偽對家長而言並不重要。

我只想做個快樂的媽媽,音樂在我的生命中曾經只是一種陪襯,如果在未來的生活中它會是一種調劑身心的能量,好比書本予我是精神糧食一樣,那麼,不管是莫扎特的古典音樂還是現代流行曲,只要覺得好聽,喜歡就好。

原刊於「中國報 25-11-2009」

小魚

上一次聽演唱會是好幾年前在台北,當時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踏進現場聽歌手演唱。

不可否認的是,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但凡一些現場的藝術表演比如歌舞劇和演唱會等,從來都不需要我掏腰包買票入場,冥冥之中就會有些朋友知道我喜歡這類型的舞台劇或某位歌手等等,然後邀我免費出席。

就像上個周末才剛剛圓滿結束的許志安和蘇永康的「安康」演唱會,朋友很體貼地了解到我因為懷孕而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出門,拿了兩張貴賓票問我和 V 想不想外出散散心。

接到這份邀請我當下就很樂了,幾個月沒有出門是真的,但是我也好幾年沒有上雲頂吹冷風了。

關於許志安和蘇永康,壓根兒不是我那杯茶,但是我也需要偶爾的生活調劑,雖然是音樂白痴,不過我也樂意赴會聽聽歌,感受一下熱鬧。

我想說的是,對於這個演唱會我並沒有抱著太大的期待,與其說我想要聽歌,不如說我在找借口出去玩,以很隨興的態度和肚子裡的寶寶去享受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所以,就算坐在雲星劇場裡三個小時,兩名歌手唱的歌沒有一首是熟悉的,可是我卻發現,從蘇永康唱第一首歌開始,我的孩子會隨著音樂和節拍起舞,在子宮裡好像一條小魚,遊來遊去。

生命中有很多的第一次,會讓人沒齒難忘,那一刻,我非常激動。

原刊於「中國報 20-11-2009」

7.12.09

挖到寶


為家長講解孩子的皮紋檢測報告時,他們經常會提及幾個問題:

1) 哪一種類的書籍適合父母學習?
2) 孩子快樂學,父母快樂教的教材哪裡找?
3) 怎樣讓孩子的感觀學習(體覺型,聽覺型,視覺型)提昇?

我本身是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買書和逛書店是我的生活樂趣之一。
和我交朋友,有些人會覺得我很悶,我的娛樂節目不多,除了書,我還是熱衷於書。

上個星期,某書局有一個清倉大減價,削價從70% - 90% 不等,於是我也很瘋狂的跑去挖寶。
前後去了那個在商場上的書展三次,我買了四十多本書。

由於我涉獵的書籍種類不算很廣,推理、商管和武俠小說不是我那杯茶,所以說買得瘋狂也不算太狂,不像朋友Jane 她只在書展上逗了一圈,就洋洋灑灑地找來卅本書裝在籃子裡付款。


不過,我倒是買到了很多和教育教養相關的書,相信當我在講解皮紋報告時,可以提供家長們更多有用、管用的好方法。

讀書的好處就是,我學到了,也能把所學的分享給其他人。

遠流出版的大眾心理學系列個人認為值得一讀,這幾本書就是花幾塊錢就被我抱回家的寶。

3.12.09

紅蕃茄的專欄


一切得從這個部落格開始說起……

「紅番茄 Red Tomato」的主編韓美鳳從朋友口中得知我有一個撰寫指紋檢測的部落格,於是上網搜查,輾轉間最後聯絡上我。

電話撥來時,我還搞不清楚她需要我提供甚麼幫助,後來經美鳳的解釋才知道,這份免費派送雪隆區域的報紙想邀我加入撰稿行列,我心想:寫 Blog 本來就是一種興趣,把自身對皮紋檢測的經驗與陌生人分享是我當時的初衷,於是就一口答應了。(反正也有稿費拿取)

後來無意中又讓我發現,靜悄悄寫了兩個多月的「指多一點」專欄後,原來身邊蠻多人發現我這個欄,有些人還會電郵詢問。

在此,和你們分享這篇「謎」,它是我在紅蕃茄開欄的首篇文章。

承蒙指教!

俄羅斯科學家:用皮紋學檢測個性與選擇職業



莫斯科科技大学,科学家透过皮纹检测,测评个人的形象和职业类型准确度高达80%-90% 以下是根据俄罗斯科学与技术月刊的报道英文翻译.

Translation of the report at the Russian 'Science & Technology' (S&T):

Fingerprints will help choose profession

Moscow scientists have revealed an interesting patter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and the papillary patterns on their palms have a steady relationship!

Accoring scientists from Moscow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this might allows you to judge objectively the abilities and inclinations of individuals - which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example, when choosing a profession.

Bauman, the world famous 'baumanki', has developed devices to determin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n. In the new approach - not the traditional individual testing (answer the questions, draw pictures, etc.) - it is easier to say and study the dermatoglyphic parameters - the papillary patterns on the finger tips and palms.

This approach, should be implemented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eventually allowing for a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dermatoglyphic skin features, ie, instrumental methods to investigate objectively the psychophysical status of individuals. But the new approach does not cancel the need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methods. Rather, together they provide a more reliable understanding &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ty testing.

To get started, the authors collected and processed a huge amount of data tha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
One - this concerns especially the papillary patterns of the subjects: what type of pattern form a line, that is, a 'whorl', 'loop' or an 'arch' - as oriented by design & position.
Another - the psycho-physical indicators, identified by a number of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ourse, the author had to develop the software - for 'by hand' the daunting task would have been too much.

The results turned out that these two independent properties - right hand prints of his fingers &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have a clear and very stable correlation. In doing so, the probability of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dicators for psychophysiological status is very high: for some indicators, it is 80% and sometimes 90% ...


The full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in Russian language is available at www.strf.ru

聽,你的心在說話

書名:聽心說話
作者:釋心道
繪圖:尤傳賢
出版:聯經


你知道的,不管是處於那一種年紀,我們總會遇見某些類似的情況:明明在一條路上走著走著,不知何故卻愈走愈遠,最後連前路也看不清,摸不著,想不通了,然後才發現,自己迷了路。

這種經驗我常常面對。有時會迷失了「方向」,有時找不到「出口」。有些東西明明只是小事一樁,然而卻圍困在心底的胡同裡,茫茫然。

當時,一個很有智慧的朋友引用一句佛理點破我的迷茫,他說:「風吹雲動,有人說是風在動;有人說是雲在動;有人說風不動云不動,是人的心自己在動。」

不知憑地,我一直把這句話放在心上,每當面臨不知所措或迷失方向時,就以這句話自我提醒和鞭策。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心裡就像一隻鳥籠,籠子裡住了很多小鳥,這些小鳥每天嘰嘰喳喳吵個不停,吵到心也亂了,不得平靜。

心裡的小鳥鬧哄哄時,我們總是無法認真看待一件事。有時會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而蒙起了貪念;有時會顛倒是非、黑白;有時變得蠻橫無禮;我們甚至會一時糊塗,竟然搞不清楚生命中真正最重要的事或人,而只顧著成就飄渺無邊的名利。

當內心的小鳥老是吵個不休時,我們迷失了方向──也許連我們本身也不曉得到底是怎麼回事,為甚麼這樣可惡,怎麼會成為連自己也看不起的人。

我們迷茫,我們需要幫助,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提不起勇氣……。

如果我們把心中的鳥籠打開,讓小鳥都飛出去,那麼,內心才會寧靜,才會安穩,我們才能真正做心的主人,聽見自己的內心在說甚麼話。

修行,也是一種覺悟。修行就是做自己的主人。我們把噪動不安的心守住,把這個主人守住,不管心外任何改變,都以不變應萬變。

「聽心說話」是一本時刻提醒你和自己談心的小書。作者是一名出家人,他鼓勵眾生以修行的心,學習放下俗物,並常常自省──聽心說話。

讀這本書時,奉勸你最好用心體會,不要鹵莽的理解。這本書的文字不多,但是要理解每段文字的涵意,確實需要一顆冷靜的心和個人的悟性。

釋心道以簡單的文字表達佛法,他教我們如何衡量自己,如何把心歸零,如何在這個紛亂的世間找到一片淨土時時修行。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一本充滿智慧的小書,以最淺白的文字寫出最複雜的心念,讓我們在學習的當兒也一樣和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領悟。

在這個樣樣講求品質的e世代,如何保養一顆不會迷路的心,也需要一個指引的方向才行。

13.11.09

不結婚,好嗎?


一天下午,我在網路上和少年時代的死黨 W 聊天,打算生四個小孩的她目前正懷著第二胎,距離上次面對面的談話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當時我們都還單身。

朋友給我提供許多哺乳、育嬰、孕婦營養的意見,我們在網路上用文字溝通,這麼多年沒見,一開口就是孩子經了。

然後,第二個死黨 M 也上線了。在同一扇視窗熒幕上,我們仨竟然分處馬、中、台三地,由於這名死黨未婚,話題於是從孕事轉變成交換彼此的工作和感情近展。

我們三人之中,當初以我最不想結婚,我在很年輕很年輕的時候就非常篤定地決定不結婚,她倆當時還說:哈,到了妳遇見喜歡的人就會改變了。

結果到了談戀愛時,我也這麼對當初還是我男友的 V 說:我們不結婚好嗎。

最想結婚的 M,早就計劃在廿一歲那年生個寶寶,傻氣的我們還曾經討論過該如何幫助她照顧孩子,如今回首來時路,反而是她還在享受著單身生活。

M 在網路上感慨人生的轉變和無奈,兜兜轉轉之間反而是我和 W 分別先後結了婚,我是三人中對戀愛和婚姻從來不抱任何憧憬的那一個,決定踏上紅地毯的那一刻連我本人也感到驚訝,最開心的人是那些初時認定了我不結婚的友人,然後接著我就慢慢掉進了人生每一個既相似卻又無法免俗的階段……。

到了今天,每當摸著自己的肚皮,感受著那彷彿在滑動的孩子的肢體時,我還是不敢相信快要成為一名母親了!

10.11.09

回家

在媽媽家度過了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後,我最終還是回到了吉隆坡。

離開了自己的住所將近一個月半,回到家的第一天,推開門,迎面而來的就是我和V生活過的氣息;由於離家之前那陣子一直孕吐,回來後也許心理作祟,老是覺得空氣中彷彿還遺留著一點點奇怪的味道。

媽媽在第二天中午打了通電話給我,問說回家後身體感覺如何、還習不習慣、有沒有胃口吃東西、起床後都在忙些甚麼等等,等等。兩母女連著一條電話線,隔著90公里的路程,卻叨叨絮絮地在空氣中講個不停。

在娘家住的時候,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醒來後也沒有太多精神和體力做別的事,一整天下來都是和媽媽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聊天。有時談得累了,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就睡著,睡醒後又繼續原來說到一半的話題。

這陣子幸好有家人的陪伴,大夥兒談談笑笑讓我就這般混了過去。害喜的感覺雖然很難受,不過現在回想卻像似作了一場夢般,當精神一天比一天好,吃的食量一天天增加時,我也開始注意到自己漸漸隆起的肚皮了。

今天下午把一罐罐早前買下的營養補充品陳列在方便拿取的地方,然後翻查著書籍了解一個孕婦和嬰孩所需之能量時,才赫然發覺儘管一再自我提醒不要誠惶誠恐地擔心輸在起跑點,然而,我原來和很多人一樣,為了孩子的健康幸福著想,還是會把許多好東西一一灌進嘴裡。

步入了另一個孕期階段,一個音樂白痴如我,竟然開始想聽胎教音樂了……。

13.10.09

心跳

第一次聽見孩子的心跳時,我夫妻倆都鬆了一口氣。

和朋友們提及她們初次聽到寶寶的心跳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大家的感受卻各有不同。有些人簡直忘記了有那麼一個經驗;有些說很興奮;有的說不可思議;也有的人和我一樣,是帶著一種忐忑的心情來等待那連續的心跳聲。

第一次作懷孕檢查時,我遇見了一個很差勁的醫生。他在替我檢查後就用輕鬆的語氣說我有流產的跡象。可是當一再尋問促成流產的原因以及應該如何補救時,他卻表示無法預測,只是一再重複要作好心理準備。

回到家後,忍住多時的淚水已經不受控制,一方面覺得自己很無助,一方面卻有一場歡喜一場空的落寞。直到今天我還記得醫生那張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他沒有作任何的安撫、沒有經驗分享更沒有建設性的意見。對一個初次懷孕的女性而言,「會有流產跡象」是多麼殘忍的一句話。

兩天後,我又見了第二個醫生。她聆聽了我第一次看診的經驗後,馬上進行檢查,並給予解釋和安撫。她告訴我說,大部份人在懷孕的第一個月都會有不穩定的情況,但是不必太早作出任何的判斷和決定。我當下鬆了一口氣,心情平靜許多。醫生還說在下一次檢查時,就能聽測寶寶的心跳了。

在第三次複診前夕,我竟然失眠了。那晚的心情非常複雜,老天讓女性享有孕育新生命的偉大使命,同時也讓她面臨能否讓生命健康成長的煎熬。

踏進診所的那天早上,我非常緊張,感到自己的心跳不斷加速。當我真的聽到了孩子的心跳聲時,才深深地呼了一口氣,心裡那顆沉重的石頭終於放下。

6.10.09

減肥秘訣

八月十五,人月團圓。我的中學死黨──就是那種做不成情人卻是一輩子朋友的幾個男人,趁著回鄉團圓之便,順道來探望窩在娘家已經一個月的我。

甫一見面,就是輪翻的驚嘆號。

首先是那個女兒已經一歲大的奶爸,一聲「嘩!」和一個搖頭作為招呼;未婚的鴨子則一臉的驚訝和錯愕,然後補上一句「哎喲」;白髮魔豪很直接,笑呵呵地說:「現在連屁屁也不見了」;嘴巴最壞的印度人針對我的身裁作最後總結:「打從中學開始就不曾見你苖條過!現在反而可以見識一下。」

我的先生站在一旁只有陪笑的份,可是半個月前他才捧著我的臉蛋非常擔憂地說:「老婆,看見你這樣消瘦,我的心很痛。」

我在懷孕的第五周開始害喜,短短一個月內,就失掉了十公斤。

當時就連主診醫生也嚇了一跳,只是前後兩個星期的差別,我的體重就爆跌五公斤,醫生那時還誤以為護士量錯體重,特別囑咐再稱一次。不過,我當時已經因為持續孕吐和無法吃喝而導致脫水,不得不吊了半瓶鹽水。

男人無法體會女人害喜之苦,我的死黨只能用一臉的同情來作為安慰,他們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這不長不短的十三周裡,我的日子一定過得很無聊。

我只能用一個比較淺白的比喻讓他們理解:如果你生病,只能躺在床上休養時,你是不會想到日子有多麼無聊這回事,你只會不斷期待自己趕快痊癒,然後恢復活蹦亂跳的生活。

所幸我是懷著甜蜜的新生命,這些小小的辛苦總有結束的一天,那時候我便能體會更大的快樂。

受不了

我並不是一個無米不歡的人,但也不會特別喜歡飯食。

在個人的飲食觀念裡,除了米飯,還有各式各樣的替代食物可以填補我的饑餓感。然而自從有孕後,我的嗅覺特別靈敏,對任何氣味都很敏感,而且還自行歸類出一套個人標準──甚麼是難聞的氣味。

翻查書籍上的記錄顯示,懷孕初期的孕婦對一些食物會有特別偏好或厭惡,而我就是那個對飯菜香味特別抗拒的人。

至目前為止,我沒有吃過任何米飯,只要晚餐時間一到,家家戶戶的廚房都陸續飄散食物的氣味時,我就躲在廁所裡嘔吐。

最後一次吃飯是哪年哪月的事?彷彿是一百年前的往事了,現在想都不敢想。對飯菜氣味的抗拒不只是純粹嗅覺上的難以忍受,就連視覺上或聽覺上接收到相關訊息時,心裡就莫名的難受,作悶作嘔的情緒就相繼地向我沖擊而來。

我很喜歡看的飲食節目,如今已在電視搖控器上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頻道;報章雜誌上刊載的食物圖片,我是閉著眼睛跳過即算。

現在寫著寫著,也覺得很難受,頭昏眼花,只好就止打住。

29.9.09

孕事趣聞

媽媽最近替我收集許多孕事趣聞,待我有心情的時候就說來一起笑。

如果不是因為害喜,我大概也不會有機會聽聞母親、以及許許多多婦女懷孕初期所經歷過的害喜之苦。

要不是因為自己也同樣有所感受,或許也無法真正的理解和體會這些人陳述個別的害喜狀況時,那份難受和無奈的心情。

我知道這是一種經歷,本來是應該抱著一份歡愉的心情來體驗這場人生的轉變。然而有時候,我的腦袋真的空白得只能一昧祈求這份經驗能夠好像蜻蜓點水般,劃過即逝。

有個朋友的經驗最有趣,他太太在懷孕第二個月時的嗅覺特別敏感,打從那時開始兩人就分房睡。做太太的理由是她無法忍受丈夫身體的「異味」,而偏偏這股「異味」只有她自己才嗅得到,結果好端端的一對恩愛夫妻,在妻子懷胎的九個月裡,都不能靠得太近,以免妻子聞味反胃。

另一個更奇怪的事,是媽媽朋友的經驗。話說這位阿姨每次懷孕,都有一個奇特的癖好,就是要在地上抓一把泥放進口裡嘴嚼才感到舒服。據她的說法是,如果不吃泥,那一天就會過得很辛苦,坐不安睡不著,心神慌亂。因此無論多麼不合常理,她還是要吃上一口才甘心。

每個人的害喜情況不同,有些人的故事說出來時大家會一起笑,但是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笑中有苦有甜的滋味。

客戶分享


客戶背景:

Azmi Ismail是一家中小企業老板,他和妻子Madam Lee攜手走過風雨,兩個不同性格、不同種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創業的路上有磨擦也有輔助。倆人既是生意夥伴也是親密家人,要在生意和家庭之間處理平衡,不是一件易事;加上育有三個性格不同的孩子,他們一路走來,女主人說──最終都是因為一個愛字,讓一家人可以幸福的在一起。


他們是在一個升學教育展上認識了GeneCode皮紋檢測,做媽媽的帶領一家人聆聽皮紋師黃婉君的講解後,當下就決定為一家五口做一份皮紋檢測,希望可以更了解彼此。


問:甚麼原因讓你決定全家都做皮紋檢測?

Madam Lee:當皮紋師婉君給我作簡單的測試時,我感到很意外。人是何其复雜,但是卻在指紋中簡單清楚的透露了一個人先天的性格,不需要拐彎抹角地探詢。我覺得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教育孩子,都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問:說說你對兩夫妻和孩子之間的個性認識吧。

Madam Lee:我有三個兒子,分別181110歲,都是我親手帶大的。三人各有各的脾氣、喜好也不儘相同,要認識孩子的特質雖然都可以從觀察中略知一二,但是我覺得也不一定是真正地了解。


我結婚都快廿年了,兩夫妻當然是彼此了解的,但是對自我的認知有時卻是從別人身上發覺的。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當有人說出自己的缺點時,心裡一定不舒服;但是皮紋檢測是一項先天的人格測試,它讓我更認識自己。


問:做了檢測報告後,你在教育時有作出哪些調整嗎?

Madam Lee:個人覺得皮紋檢測有80% - 90%的準確度,特別是在人格特質和大腦智能分佈強弱程度。另外,我知道孩子們的學習感觀也不一樣,有一個是聽覺型,另外兩個是體覺型+ 聽覺型,我就教他們讀書時要唸出聲音,要專心聆聽以及做筆記等方式,漸漸地發現很管用,也看見三人的學習情況在進步。特別是18歲的大兒子Hafidz,無意中發現他把婉君給他的建議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面,用來時時刻刻自我提醒。


問:三個孩子的學習,你如何作出安排?

Madam Lee:我知道原來老大Hafidz 是個認知型的人,他是個有主見,比較自我中心,凡是以自我發現和自我領悟為主的人。以前我覺得他個性很強硬,現在我知道這類型的孩子不能用權威式的方式來和他溝通;所以,我就和他好像朋友般相處,儘量避面直接指示,讓他有所选擇。我知道他愛面子,所以也會照顧他的自尊心。


老二Hakim原來有逆向思考,以前我一直以為他學習能力是三人中比較弱的,現在我會用適合他的方法來講解,他在學習上不明白的地方,我也終於了解真正的原因了。 Hakim的強勢在大肢體和音樂方面,所以加強了我對他在運動和舞蹈上的信心。由於這孩子的作風另類,獨特,所以我會花更多時間讓他了解自己與眾不之處,並善用他的優點,加強他的自信心。


老么Haziq 是個點子很多的孩子,我根据皮紋報告內容提供的方法,用棋類活動來訓練他的心像力,應用策略和技巧等等。他有音樂智能,所以目前安排他學吉他。


問:針對個人和夫妻之間,你(們)又有哪些的改善或分享?

Madam Lee:我們多數在公事上有不同意見。以前我經常抱怨我的先生Azmi Ismail 做事反反复复,不懂堅持,而且常常更改策略,皮紋報告卻讓我發現他另一面的優點,就是懂得隨機應變,會從多元角度來看待問題,也正是為何他會以不斷改變來讓事業更上層樓。


另外,他向來習慣聆聽意見而很少做筆錄,經過婉君的講解後,他終於了解自己的學習感觀是不能單靠聆聽就可以記下所有事務,應該把它們一一寫下來,分先後次序再作出安排。


我們以前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又不認同別人的意見,現在通過這份報告,讓彼此更了解彼此。Azmi也明白了我當初在決策上的建議是對的,不是空口說白話;我更理解他的性格和做生意的方式。婉君幫助我們了彼此的強、弱,在事業上我們更懂得如何互輔。夫妻的感情比以往更好,更懂得彼此尊重和認同,我們的口角也比以往减少了。


問:皮紋檢測報告的內容,哪一項令你印象最深,為甚麼?

Madam Lee: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八大智能和大腦強弱分佈排行表,我沒有想到我的夢想不單只是一個夢,而且還有實踐的機會。皮紋檢測讓我更確定除了做生意,我還有第二個合適的職業方向。


我有數學邏輯智能,語文智能和人際關係智能,所以我決定先搞好自己的口才,目前在KDUToastmaster課程,明年決定選讀Business & Finance Management。除了做生意,我的願望其實是當一名講師,感謝皮紋檢測報告讓我更確定自己的天份,希望有一天我能為馬來同胞做激勵課程的講師。


我覺得人不是全能的,只有找到自己的特點,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希望父母或工作人士可以通過皮紋檢測來了解子女或個人的天賦,那麼才會減少走冤枉路。




20.8.09

好精神


昏昏睡睡地,我靜靜地度過了兩個星期。
趁著今天的精神突然「清醒」,很想記下點滴的心情。
每一天在清晨甦醒過來時,我完全無法估計當天是否有足夠的
精神、體力和胃口讓我充滿喜悅地過完這一天。
對著生命中另一個新生命的來臨,
我以最期盼的心,來迎接每一天的開始。
生平第一次,
我對生命充滿了珍而重之的態度。

5.8.09

我愛你。

向家長講解孩子們的皮紋檢測報告時,有時會發現一些有趣的情況。
這一代的小孩很幸福,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清楚知道身教很重要,
禮儀很重要,知識很重要。
因此會把很多精神和耐性用在小朋友身上,
希望孩子從小學習禮義廉恥。
特別是對孩子說「對不起」,「謝謝」,「我愛你」。
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個性,偶爾會耍耍脾氣。
做錯事了,嘟起嘴巴,不肯說「對不起」。
收到禮物,甜甜地笑了,卻忘記說「謝謝」。
最冤枉的是,爸爸不小心弄翻了小朋友的積木,
孩子一哭,他就慌亂得一直說
「對不起,都是爸爸不好。」
有些孩子,別以為你對他講道理,他就一定明白人生大道理;
偏向右腦型的孩子如果你告訴他心裡的感受,
說出你的感覺,表示你的情緒,
他反而會心動,會開始意識自己有多麼調皮。
今天收到一封朋友轉寄的網絡小品,和大家分享一下。

..........................................................................

老爸問兒子 4 次「那是甚麼?」,兒子回答 4 次「麻雀」後,
不耐煩大發雷霆;
老爸不發一語,進屋拿出自己多年前的日記本,叫兒子唸片段:
『幾天前兒子跟我在公園玩,他問了我 21 次「那是甚麼?」,
我回答了21次「麻雀」,每一次都是緊抱著他,
慈愛的回答我那純真的小孩』
兒子沉思片刻後,緊緊擁抱父親。

29.7.09

三種生意


一天下午,和 P 在網上閒談。

兩個有點無聊的人對著視窗東拉西扯,談論彼此過往的經歷,有些是我的經驗有些是她的,有些則是別人的遭遇。

漫無邊際的話題裡,偶爾會出現一個主題,那天我們談論工作的瓶頸。

一個朋友對從事的工作感到疲倦,他人在其位可是心卻不在其位。面對繁重的業務、複雜的人事問題、權高位重帶來的壓力和無奈時,他開始緬懷單純工作的日子。

這種心情似曾相識,人生嘛總會有一次讓你面對工作或職務時,感到厭惡、力不從心、疲備、茫然等等狀況。也許厭惡的工作曾經一度還是夢寐以求的,當莫名的負面情緒來襲時,有人需要時間調整,有人會選擇放棄高職,有人強迫自己去適應。

看著朋友失去中心的樣子,聆聽他的抱怨時,彷彿也看見了好幾年前的自己。

我和 P 說,每當看見朋友出現抱怨的情緒,我就很惋惜,很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來幫助他走出死胡同。然而要走出這些負面的氛圍,除了旁人的提點,很多時候需要自己去面對和體驗,才能從中醒覺和理解那些抱怨來自哪裡。

我尤其喜歡 P 這句話:如果,這世上有三種生意,一個是天的,一個是自己的,一個是別人的,那我(們)應該先管理好自己的生意。而不是別人的生意你也要去管一把。因為別人在經營中,自有他要去學的功課,如果你一直過於緊張他失敗,你會抹煞掉他學習的機會。
別人的生意失敗,失敗也是人生的一種經歷,沒有失敗,哪會有成功?至於天的生意,天自有安排,他安排了你的生意現在是平順的,但他也把生意不平順的人,帶到你身邊。但是,天不是要你去代替這些人經營,而是你在必要時,幫這些人一把。

回首自己的經驗,也只能說,箇中滋味只有在嚐過時才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領略。

27.7.09

一點綠



有了自己的家後,我很想種一些不需花太多心思的小植物。

向來都不是個綠手指,從小到大也很少為泥土花草下過功夫流過汗水,可是我卻有個很會料理花草植物的媽媽,家裡的庭院在外人眼裡都是美美的花啊葉啊,青青的植物長得豐潤肥壯,小小的院子讓人感受到自然的氣息在此流動。

可惜的是,我並沒有遺傳這份優良特質。

結婚前,除了十指不沾陽春水,我連家門前所種植的花草樹木都不多看幾眼,記得有段時期媽媽很愛種玫瑰花,黃色紅色白色開滿一院,偶爾飄來陣陣玫瑰花香,我卻對那繽紛的庭院無動於衷。

我的先生反而會留意這些小植物,對媽媽種植的花草會提出意見,他還會開口探問不明來由的葉子;反觀自己,家裡多了一棵盆栽還是少了一棵,我卻搞不清楚。久而久之開始懷疑,我的心是不是太「硬」了?

結婚後有了小小的家,漸漸覺得生活在鋼筋水泥的都市裡,如果沒有一些綠意溫潤一下,生活還真的有點單調乏味。

當我下定決心要養植小小花草時,不管甚麼植物落在我的手裡,最後都逃不過三個月的「試用期」,統統無疾而終。

我養過萬年青,可是一點也不青,黃黃幾片葉子看了也叫人嘆息;我種過仙人掌,傳聞在沙漠上不喝水也種不死的植物,竟然被我種得唵唵一息;有些不必曬太陽的不知名植物掛在涼涼的陽台上,卻一天一天的枯萎,看得我的心好疼好疼。

養了好幾種小盆栽、綠色爬藤植物等等,最後都在我手中長得很醜怪,種著半活不死的植物令我有點洩氣,心中那幅美好的浪漫陽台花園景象──綠色葉片在斑駁的木架上蔓延的姿態,也悄悄地在心底某個角落,一點一點消失……。

甚麼時候,我家才會有一棵棵隱隱躍動生機的綠色植物,日漸茁壯?

20.7.09

我和皮紋檢測的故事

攝影:二帥

當初決定從事指紋檢測這個行業時,我的初衷很簡單和明確。

故事該從兩年前說起…。

那時是我工作經驗裡最忙亂,最不知去向,最疲倦的時刻,曾經試過好幾次我快要承受不住那份無形的壓力了,將近就要放棄的階段。

我試著和身邊的朋友提及工作狀況,試圖從這些人的經驗裡去確定到底是我個人的能力問題還是別有原因。

當然,所有的詢問最終都不會有結果。

自我省視一段時日,我決定離職休息一段日子,然後再重新出發。

就這樣,以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我在家無所事事三個月,最後又回到了職場。

我的新工作比從前更具挑戰,責任明顯更加吃重,心情卻一天比一天沈重。

不管你是否相信,有些事情的相遇的確需要機緣巧合。那麼巧,在我人生需要一個轉彎時,經由介紹我認識了皮紋檢測,基於好奇心,我自己做了一份皮紋檢測。

報告在幾天後出來了,我和先生一起聆聽皮紋師的講解。

廿多頁的皮紋報告中,有兩個重點對我個人而言,感受特別深刻。

第一點是先天智能方面,我的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非常低落。

逆境商數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抗壓能力以及當他面對困境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一個逆境商數低的人,在生活、學業或工作上會比較容易感到沮喪、迷失,處處抱怨,逃避挑戰,缺乏創意,而往往容易半途而廢或自暴自棄。

第二點是ATD學習敏銳度。我的ATD角度非常大,換句話說,學習上的領悟比別人慢,需較多的時間來消化。可是由於本人是個急性子,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學習方面的思考反應緩慢,是影響個人表現的因素之一。

如今,我成為一名皮紋師。省視自己的皮紋報告時才終於明白,有時候自以為很了解自己,其實只不過是皮毛而己。

心中解不開的結,終於在一份皮紋檢測報告裡,輕輕地解開了。

14.7.09

關不關機


Photo by Jay

有個男人告訴我,他的電話是為老婆24小時開著的。長年在外坡工作,老婆孩子留在家鄉,手機是唯一一個和家人保持聯繫的工具,如果電池突然沒電,他就會神不守舍,擔心家人有事情卻找不著他。只有回到家睡在老婆身邊的時候,他才會關掉手機。

結婚前,我的手機沒有試過24小時開著,如果電力耗盡突然關機,我會任由它。充電器是擺在家裡的,只有回家充了電才重新開啟,聯絡不上我的人也總有辦法找到我,然而卻從來沒想過當你找不到一個人時,那份焦急和憂心是甚麼滋味。

試過很多次,當很需要找一個人傾訴時,對方的手機已經關機…。

深夜有人送我回家,想知道他是不是也已經安全抵達自己的家門時,可是對方的手機關機了…。

新聞報導說遠方又有天災,擔心該區域的朋友是不是安然無恙時,偏偏聯絡不上,他的手機已經關機。

坐在寂靜的客廳裡等丈夫回家等了很久很久,都沒有聽見熟悉的引擎聲,那組電話號碼卻一直撥不通……。

以往一個人自由自在成了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裡人找不到我時的心情。曾經試過為了逃避一個人的電話而整整一天不開機,媽媽四處打鑼般找我找不著,終於在第二天聯絡上了她的嘴裡也只是叨唸幾句,直到自己也有了家庭,我才了解媽媽當初的心情。

後來不敢任性妄為,我安裝了家用電話,只有家人才知道的一組號碼;手機還是沒有24小時開著,不過白天的時間儘量讓它電源充足。

我已經沒有使用電話簿作記錄的習慣了,能夠儲存在腦海裡的電話號碼寥寥無幾,如果有一天遺失了手機,不知會不會遺失了原本的生活圈子呢?

好朋友

Photo by: Joshua

好朋友阿志告訴我,他從報章上讀到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好朋友,就是自己找回來的家人」,這句話說到他的心坎裡去,於是發簡訊給身邊的好朋友分享。

他隨隨便便就依著心裡的名字,把簡訊發給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好朋友,我看著他一邊按電話號碼同時也收到回傳而來的簡訊鈴聲,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統統都給阿志回復一則長長的簡訊,那些只有他倆共同擁有過的記憶,彷彿世界上就只有這兩個人才能夠明白和體會。我在一旁陪他一起讀,只能當作在看一篇溫情滿溢的小品,文字落在手機的熒幕上雖然硬磞磞地,可是感覺卻是溫暖的。

十多歲時交朋友很挑剔,每個人在我心目中都分成幾個類型──交心的(這個人可以談心事);玩樂的(只會一起吃喝玩樂);讀書的(課業問題統統找他解決)以及心靈的(可以分享個人品味、文藝活動)。後來,隨著年齡成長而漸漸發現,把朋友們區隔和分類未免太認真,事實上,要交上一個同時擁有以上幾個類型綜合體的朋友一點也不難,難是難在有多少朋友經過歲月流逝,隨著不同的成長階段而依然與自己步伐一致,依然可以交心。

我的好朋友大部份都是少年時代就已經認識的,我們擁有彼此一些連對方伴侶也不知道的秘密,一同結伴走過彼此最脆弱的時刻,也曾經為了小事吵架,以為此生將會不相往來。出來社會工作後還能讓我遇上惺惺相吸的朋友是一種緣份,這些朋友見識過我在工作時最強勢的一面;同時也見識過我最無助、最倒楣的一刻。

人與人之間的相知相聚不能強求,現在的我反而很想知道哪一些好朋友會陪我一路走下去,走到頭髮白了牙也掉了。

8.7.09

誰的標準

Photo by: Joshua


家長常常問,面對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要如何教。

這個問題幾乎是每個家庭最難解開的結。

孩子對於父母也有結,他們同樣也會低咕,為何爸爸媽媽從來不聽我說話。

從工作中發現,那些最能掌握孩子脾性的父母,往往他們先學會聆聽和了解。

我經常對家長說,和小朋友相處,有時就像在玩一種心理遊戲

首先要捉摸他的內心想法,要站在和他一樣平等的高度去觀察,要真誠的張開耳朵去聆聽他分享的意見和趣事,那麼才有辦法去了解小小的腦袋裡,到底裝進了甚麼新鮮事。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也許都曾經面對被大人批評不聽話的時候;當時如果有個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多麼好。可是這人會是誰呢?

一般人喜歡小孩乖巧聽話服從,其實並不懂得尊重小孩的想法及自主,久而久之,小孩變成了不敢批判發問的大人,人云亦云,不置疑,不深思,不追究。

那些勇於發表意見的小孩,從小就被大人強壓著,不可以狡辯反駁發言,小小的心裡永遠有一股發狂的聲音即將衝口而出。然而一個孩子永遠無法戰勝大人,最終小孩和父母疏離,兩代關係越來越淡薄。

聽話和不聽話其實沒有一個真確的定義,那個標準的高底在於各自父母的尺寸。如果你要一個凡事都聽話的子女,那麼就要學會忍耐一個沒有主見的孩子;如果希望兒女能夠在自主的環境中成長,那麼就要思考自己的標準放在甚麼位置上。

和一個小孩相處就像在和一個朋友般互動,猜猜他的情緒,再與之深談;看看他的神情,再聊一些他鐘聽的課題,或許會比較容易「教」。

問題在於,有多少個父母願意不當家長,而做子女的朋友

此文刊於中國報

25.6.09

失去愛人的恐懼

最近讀了兩個故事,剛好都和死亡有關,剛好都由死者的家屬來詮釋這份哀慟。

向來很少會因為一本書或一場電影掉眼淚,大概因為同時在閱讀和觀賞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和故事裡的主人翁有一份感同身受的交流吧,當文字描述當鏡頭轉變,我好像就在現場,在親眼目睹他們的最愛捨棄自己離去,我和他們一樣感覺不知所措,不明所以。作者Joan Didion在《奇想之年 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裡描述:「事情發生在平凡無奇的一瞬間」。嗯,是的,生死早在界線上穿梭。

看完書後幾天,我想到了外公和外婆。外公在往生後的第二天,身體硬朗的外婆也跟著離開人世,連醫生也檢查不出死因。長輩們當時異口同聲:一對相愛的夫妻往往會跟著另一伴離世,沒有任何因由,只是因為他們相愛。我如今回想,外婆當初的哀慟和Joan Didion所描述的是否有相近之處?

《奇想之年》寫的是Joan Didion喪夫,以及他們40年婚姻的故事。可能是因為她的描述過於精細,我幾乎清晰地看到她在丈夫猝死時,和後來幾天所經歷的種種。

丈夫死那天,他們剛從醫院的深切治療部探望女兒回來。她在準備晚餐,丈夫在閱讀和喝威士忌。丈夫之前還在說話,下一刻就不說了。然後倒下了。起初她還以為丈夫在開玩笑,後來才知道是真的。

然後就是一陣忙亂,送到醫院後,丈夫死了。她把丈夫死後的每一個細節巨細靡遺地寫出來,這種精確是非常驚人的。特別是當一個人面對了如此重大的失去之後,書寫哀慟變得非常吃力,而這份吃力感卻同時幫助Joan Didion度過困境。

反過來,「P.S. I Love You」的電影版比小說好看。小說翻來翻去我都沒有辦法看下去,但是電影不管好壞,所有喜恕哀樂,悲歡離合,只能經由短暫的百多分鐘裡演繹刻劃。這部標榜著愛和希望的故事,因為短暫而顯得精彩,也許時間長了反而會腐化走樣(就像小說版)。

平常平順的日子,我們無法想像「失去」時,揪心揪肺的悲痛心情。過往的天災人祸令多少人心碎,不僅失去生命也失去了家園,而我們在太平時應該經常感恩,保祐世人平平安安。

17.6.09

先看別人的優點


提供皮紋檢測的諮詢過程中,有好幾次的交流經驗令我印象深刻。

曾經有一次的經驗是發生在巴生的一個家庭,受測者是個小學四年紀的學生,小女生的母親在聆聽皮紋報告前,事先在電話中對我說,她的丈夫是個很自我中心的人,如果在講解報告的過程中有得罪之處,希望我能釋懷。

小女生的十根手指以正簊紋佔了多數,其次是簡單弧兩種類型。從皮紋學的角度分析,小女生的先天人格特質屬於社會型和開放型,這孩子是個温柔隨和,不喜欢冲突,體貼且不喜欢勉强别人的人;然而,她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緒和意願,比较害羞,被动而且不会主动建立人际關係。

教育社會型的孩子,要注重他的生活與學習環境,特別是他們的交友情況,由於社會型的孩子比較容易受環境影響,喜歡模仿他人的做事方式或行為舉止,換句話說,他們會好的也學,壞的也學,主見不足時傾向遵循別人的意見。

在學習方面,她是那種一步一腳印,適合以按部就班的方法學習。教學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耐心,因為他們的學習起步比一般人緩慢,需要大量的訓練,由於較注重程序與規律,她只會在認知的规范中全力以赴。

由於孩子是個自信心不足且個性敏感,父母在教育和相處的方式要特別注意小女生的身教和給予適當的鼓勵與讚美。面對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首先要肯定她的意見和看法,並指導她依自己的主意作出判斷。也許這孩子的意見不一定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如果不給她機會嘗試,她永遠不能理解父母反對的理由。

可是在講解皮紋報告的過程中卻發現,孩子的父母卻往往給予負面的反應,無論小女生做出任何的建議,父母都投以反對意見,而且經常以負面的情緒來回應。特別是小女生的父親,常常認定孩子是個「沒有用」的人。

小女生的皮紋報告中顯示其先天智能方面,心像力和图像力非常優勢,而且小肌肉(如手指)的操控很敏捷;另一方面,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中,小女生的視覺空間智能排行第一。因此,我建議家長在繪畫和手工方面多給予訓練,並應該鼓勵孩子展現自己的優勢智能以扶持弱勢智能,從中協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小女生的母親也承認她在繪畫方面具有才華,從幼稚園到小學階段,每年的繪畫比賽都得冠軍,她畫的图畫常年貼堂,然而小女生的父親卻一再認為學業成續不好就代表差勁,所以常常用孩子的數學和語文成績來打擊她在繪畫的表現。

有時候,我們會放大別人的缺點而忽略一個人的優點,儘管這個人做對了一百件好事,但是只要他做錯一件事,這壞事必然留在大家的印象裡。

作為一名皮紋師,我的責任除了解釋皮紋報告,也希望受測者/父母通過這份報告發掘自己/子女的潛能,讓他們從中找到了個人發揮的領域。

針對巴生這名受測者的檢測報告,我建議父母多留意孩子的優點,不要凡事都往壞處著手,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長期下去不管做任何事都不敢拿定主意,更不敢展現自己的才華,久而久之,她的光輝會漸漸地暗淡,漸漸被埋沒……。

父母都希望給孩子一個快樂學習的成長環境,因此,當我們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斷一個小孩或一個人的對與錯,優與劣,強與弱時,是不是應該也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去分析,才算公平?

16.6.09

最後一天


電台某DJ有天設了一個預測性問題──假使你只有一個月壽命,你將會如何度過最後的生命?

沒想到這樣老套的一項問題會引起那麼多聽眾的回響,大家紛紛撥打了熱線電話和DJ討論與分享自己的想法。

以前有個同事曾經問我世界未日來臨時,我最想和誰一起死。當時我沒有情人,身邊最親近的除出家人就是朋友;世界未日來臨,我自然選擇了和父母死在一起。另一個非常自我中心的阿麗則一臉鐵定地答曰她誰也不在乎,只有自己最親密,所以就算在生命調零前,一個人孤單地面對死亡也無所謂。

那時候我們都非常年輕,生死離別對一個年輕人而言必竟有點沉重;有點遙不可及。我們可以勇敢地說不怕死,事實上是想像不到那份末日悲情。

過了許多年我們三人再度重逢,坐在快餐店裡啃著漢堡包時,阿麗絛然提起當時自己的末日答覆。人生經歷了許多起落與生死離別之後,她說每當回首觀看從前的自己時,總是想不通當初哪裡來的自信可以一個人面對死亡。

近幾年發生了蘇島和四川大地震,雖然不是貼身的痛,不過卻能感受到搖晃震感。想起自己第一次在異國親身體驗地震時的焦慮心情,剎那湧現在腦海裡的都是家人和朋友的樣子,是一樁又一樁未了的心願。

搖晃幾秒後大地突然靜止,當下突然覺得如果不幸就這樣死去,我已經無所謂再計較許多事,不如及時行日吧──我後來總是這樣提醒自己。

那天早上一邊開車一邊聆聽大馬子民的心聲,大家都對自己的生命有不同的詮釋,「如何度過臨死前的最後時光」變成了一個教人省思的話題,電台DJ面對聽眾們的熱烈反應坦言讓他吓了一跳。

然而,就算今天能高談闊論又如何呢?收音機一關電話一掛,又有多少人能真的實踐自己剛剛許下的承諾?珍惜眼前人這句話每個人都懂,可是我們總是說今天太忙,等待明天又明天,等到眼前人終於消失眼前。

直到災難來臨,我們這些幸福的人們學會感恩,才突然醒悟。

8.6.09

測甚麼?



從事皮紋師工作以來,最常面對的提問是──到底皮纹检测是用來測甚麼的?為何要做皮纹检测呢?

實際上,皮纹检测是个增进個人自我了解的评量工具,它采用一般人終身不變的十根手指,經過電腦科學化的比對、量化與分析處理所得的結果,受測者皮紋報告中量化的數據並不會因為年齡增加而有所變化。我們可以透過皮紋發現自己、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弱勢,善用天賦的禮物開啟生命的另一扇窗。

在此,简单地介绍皮紋檢測報告的內容:

a) 指紋的脊纹总数(TFRC),即大腦新皮質區的細胞量質── 一般介於100-180亿

b) 左、右腦智能(十大力)分佈強弱程度 ──左腦:管理力,推理力,操控力,語文力,觀察力右腦:開創力,心像力,律動力,音收力,圖像力

c) 個人的學習敏銳度(ATD值)

d) 3大學習感官類型──體覺型,聽覺型,視覺型

e) 2大精神主導學習模式──動機型,構思型

f) 4類先天人格與思考特質 ── 認知型,社會型,逆思型,開放型

g) 4大先天智商比重分佈 ── EQ:情緒智商,IQ:智力商數,AQ:逆境商數,CQ:创造力商数

h) Howard Gardner的八大多元智能 ──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視覺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體律動智能、音乐智能、语文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i) 適合科系或職業發展分析參考

虽然皮纹检测也有其它领域的研究,例如唐氏症 (蒙古病) 、精神病症、忧郁症等特殊病症,但是这些专业的医学研究,必须透过更精密的系统与理论基础,才可以得到较精确的结果,一般是由医学单位所从事的,而非业界人士可以作的。

若是有业者说,他们可以作疾病的检测,除非他们是医学单位,否则是没有任何业者可以提供准确数据的。

另外,还有些业者借着皮纹检测之名,却行算命之实,这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皮纹学所探讨的,绝对没有跟未来有关,因为它是研究一个人的遗传特质,讓你了解本身的先天智能,學習類型和行為上的差異。消费者必须小心,以免上当受骗哦!


Terminology: Dermatoglyphics= 皮紋學, TFRC=指紋的脊纹总数, ATD=學習敏銳度, EQ=情緒智商,IQ=智力商數,AQ=逆境商數,CQ=创造力商数

愛裡看百態

書名:家的萬花筒
作者:李維榕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


獻給我們親密的家人,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的開頭第一句便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乍聽之下,幸福的輪廓好像不怎麼模糊了,似乎都會擁有一樣的陽光般面孔和笑容;不幸福反而變得比較抽象,畢竟每個人的悲傷和痛苦都可以成就一本曲折的故事書,道不盡許多愁!

這個年代,大家追求的幸福生活不知是建構在哪一方面?沒有工作是一種壓力;忙碌也是壓力;未婚有壓力;錢不夠用的壓力更是令人喘不過氣,當心裡的壓力被壓抑,沒有辦法消化時,一天沉積一點,慢慢就演變成各種不幸事件……。

當我們卡在生活的瓶頸時,都以為這是最壞的時刻,都會對未來作最壞打算。可是人類的意志力和生命力總是出奇旺盛,總有辦法活下去,拼最大的能耐突破困境,只有不知道求助的人,才會困在死胡同。

翻開報章的社會新聞版,每一天總有悲劇發生,家庭問題由其叫人關注。大人不快樂,小孩也不快樂,我們都把不快樂的事往自己最親密的家人身上「發洩」──如果只是嘴巴上的叨唸還無所謂,只可惜現代人的情緒智商管理愈來愈差勁,最令人驚訝又心痛的是,父母婚姻亮紅燈或生活出現問題時,孩子必定成為犧牲品。

李維榕博士說:文化是個不斷演變的巨獸,家庭是巨獸體內的多體小獸。而個人,不過是獸中獸內的一點彩色。在以為可以自作主張之餘,往往不知道身在萬花筒中,稍有牽動,便會改變圖案。

李博士是國際家庭治療大師 Salvador Minuchin的唯一華人入室弟子,她也是在紐約主理 Family Studies Inc.的家庭治療教授。

在「家的萬花筒」裡,每一件個案都有共同的相似之處。這些面對問題的家庭成員,其中包括行經怪異的孩子、新婚夫妻、單親家庭、離婚人士、同性戀者、打老婆的男人……等,他們尋求輔導,需要有人耐心聆聽心裡困擾,後來,李維榕將「病情」綜合,追根究底時發現,形形色色的人雖然遇見的問題各有各的不同,可是卻離不開他們在原生家庭的成長過程。

家,是一個人一生的縮影,與我們的「現在」或「未來」緊密相扣。出生不好,將來可以加培努力改善生活,但是在成長過程裡面對的種種遭遇,卻間接影響日後的性格形成。

一個家庭的萬花筒,每一個角度都給人一幅不同的圖畫。家庭治療師協助病人解決問題,首先由他們的成長背景著手。再慢慢從內心想法切入問題的核心。就像我們要了解一個朋友,會想認識他的家人一樣,從他的起居生活中加深印象。書中的病人與家庭治療師的互信和依賴,是改善問題的關鍵。家庭治療師治病,不單把病徵正常化,而且關係化,讓本來日漸疏遠的家庭成員再次獲得連繫和親蜜對談,讓看病的人與他的家人,一同享有一個可以真誠表達的機會和空間。

隨著時代進步,我們的生活獲得改善。雖然物質享受日漸豐沛,不過精神生活貧瘠,社會問題嚴重。大家都承認我們「心理」生病了,可是生病的人很少主動尋求心理治療。如果將不幸的家庭,交到好像李維榕博士這樣的治療醫師手中,不知能夠輔導多少不快樂的人、改善多少不幸家庭、挽救多少條枉死在父母手下的生命?

我相信,相愛的人在組織家庭時,都曾經對未來共同生活有過美好的期待,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曉得如何以「永續經營」的概念來維持婚姻,來創造和諧的天倫之樂。

擁有幸福又和睦的家庭是一種福氣,她不是必然形成,用心才能經營。

31.5.09

逆境商數


最近進行的皮紋檢測報告中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相信這正是幾位檢測者(工作人士)最需要了解的原因之一。

無獨有偶,他們在先天智能比重分佈方面,逆境商數比另外三個商數(EQ, IQ 和 CQ)特別低落。

一般上,許多人對自己的智能商數只懂皮毛,EQ是近十年來許多教育家、心理學家甚至是企業機構非常著重的一環,然而,除了提昇情緒智商之外,一個人面對逆境時的能力和毅力也很重要。

AQ(Adversity Quotient)即是逆境商數,是我們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在忍受挫折時的忍受力和克服困難時的毅志力。

根據AQ專家保羅‧史托茲博士(Paul G. Stoltz, PHD)的著作「Adversity Quotient──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研究,一個人AQ愈高,愈能以彈性面對逆境,積極樂觀,接受困難的挑戰,發揮創意並能夠從逆境中找出解決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而終究表現卓越。

相反的,AQ低的人,則會感到沮喪、迷失,處處抱怨,逃避挑戰,欠缺冒險精神並缺乏創意,這些人往往在無法面對困境時會半途而廢、自暴自棄,最終將會一事無成。

逆境商數不單是影響個人的工作表現,更是快樂與否的重要關鍵。許多人能以高度的情緒智商壓抑自己的情緒反應,可是卻無從面對日益增加的壓力,尤其是目前經濟不景氣,不論是在職或待業,遇到突發狀況的發生機率都很高,所以練就一身回應逆境的好本領,如何笑看困頓的局面,就顯得重要了。

然而,很多人卻忽視了逆境商數。孩子從小到大每遇狀況時,「剛好」都有人代為處理;成人每次遇見困境時,要嘛逃避要嘛放棄,所以從來沒有提昇過自己的AQ

AQ除了與先天氣質有關係之外,主要還是後天的培養。個性雖然是天生的,但是卻可以在任何年齡有所改變,所以,不管是AQ, EQ. IQ 還是CQ,都可以在後天的努力和培養下或得改善。

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改變自己。
此文刊於中國報

21.5.09

教師節

圖:二帥

前幾天聽到電台 DJ 談起教師節,並呼籲天下的學子要懂得感恩老師們的用心良苦,要為勞苦功高的老師獻上小小的真心誠意以示尊重,而且還祝福老師們開開心心地「過節」……。

我當時困在繁忙的車龍中,一路上停停走走,耐性開始一點一點消失,漸漸有點浮躁。一連轉換了幾個電台頻道,突然聽見兩名電台 DJ 在空中分享著他們當年如何向崇拜的老師獻上小小心意,談及自己當初對喜歡的師長費盡周章,只期待博取老師的一抹微笑時,兩人笑說此生除了情人節,教師節也許是他們最初始表達喜歡的方式。

小孩子要對自己敬重的長輩或朋友表示心意時,是會用很直接及單純的方式來傳達的──他們願意奉獻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或是給你一個緊緊的擁抱、拉著你的手要和你一起辦家家酒、也許他們會為你而製作一張小卡,在卡片中寫滿了對你的尊崇、他們會打破自己的小豬撲滿,買了一份能力範圍可以應付的小禮物等等。

小學的階段,我曾經對自己喜歡的老師做過以上的動作。當時我很喜歡一名長相和姑姑非常相似的級任老師,每天早上我用一對非常崇拜的目光來迎接老師,從她踏進課室的那一分鐘起,我會由一個很吱喳的女生變得非常文靜,老師對我說過的每一句話,對我的讚美和微笑,都會牢牢地記錄在日記簿裡,每一次翻閱心裡就暗爽一次。

甚麼是喜歡甚麼叫討厭,對一個純純的小孩而言是很抽象的,我只是知道每天早上最期待的事,是可以看見老師;要博取老師的注意,唯一的方法就是考好華文科。每一年的教師節,我都會費盡心思為老師設計一張感謝卡,把自己認為美麗的飾物貼在卡片上,並在內頁寫滿了祝福。

我當時還傻呼呼地站在教師辦公室外,偷偷張望老師打開卡片閱讀的神情,看見她甜甜微笑的那一刻,我也很快樂。

教育孩子學習感恩,不一定要以金錢和貴重的禮物來表達謝意。心意和心思才是重要。

原文刊於中國報

15.5.09

我的志願


朋友婚後許多年才懷孕生子,小嬰兒才剛滿月,新手媽媽就開始為寶
貝兒子的將來操心。

去探望朋友時,小貝比躺在媽媽的懷裡咪著眼睛喝奶,他揮著短短胖胖的小手忽起忽落,好像在回應身邊的響聲以及圍著他看的大人。

我的朋友已經擁有自己的下一代了,她的小貝比長得好像粉團似,非常可愛。不久前我們才躲在課室的角落裡分享秘密,她暗戀的那個男同學終於表白了,彷彿不過是昨天的事呀,如今卻有個小孩要叫她作媽媽了。

朋友初為人母,抱起孩子還是笨手笨腳的,然而她為小孩操的心卻超出了我的想像,談到小貝比的成長,這個新生媽媽竟然已經為自己的小孩設想了他的志願。

小貝比一定不知道,他才出生父母卻已經有許多的規劃。然而這彷彿是每個身為父母者都免不了的憂慮,在小孩整個成長環境與過程中為他日後的志願預設了一個模型,期許他踩著自己的計劃前進。

回想自己第一次意識到人生要有「志願」的年紀,大概是唸小學的第一年,級任老師給我們每人派發一張A4型卡紙,要每個小朋友把卡片上的題目貼上答案。那張卡紙原來就是我們對自己未來人生規劃的啟蒙,而卡紙上其中有一道標題是和志願有關,老師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把志願的意思解釋清楚。

那時候,我的偶像是那個脾氣很好笑容很甜的班主任,面對著那一欄似懂非懂的「我的志願」,我慎重地寫上「老師」兩個字。

然而,人生總是有許多不能完成的心願。我最後並沒有成為小時候想要成為的人;也不曉得當年的那些同學在長大之後有多少人能實踐他們的志願,我們許多人後來都把心底的志願隱藏在這個城市裡,化身成為各式各樣的身份,然後再隨著歲月的流逝把那些偉大的夢想和志願漸漸埋沒,漸漸地消失了。

爾今來到了另一個階段,有些人開始培育自己的孩子在長大後成為某某人,那些來不及實踐的志願,最後唯有指望自己的小孩來完成,「我的志願」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輪迴。

12.5.09

早知道還是不知道?

圖:二帥

因為工作關係,常常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從而讓我發現,我們千萬不要以為一些小問題,而自以為影響不大就漠視它或忽略它,也許有一天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從事皮紋工作以來,我替許多小朋友和大朋友做皮紋檢測。有些家長和我接觸初時,會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告訴我說,給孩子做檢測比為自己做一份檢測報告的好處更多。他們的看法是──孩子年紀小,當我們得知了他最優勢的潛能和最弱勢的能力在哪一方面時,孩子擁有很長的時間來培養優勢和改善弱勢;相反的,我們這些成年人就算知道自己的先天問題在哪裡後,要改善已經太晚了。

我往往報以微笑,對於家長的看法我只認同一半。根據我本身的經驗發現,以一名工作人士而言,我們最常把自己最差勁的一面暴露在大太陽低下而不自覺。

有個從事銷售行業的男生,在女朋友的引荐下做了一份檢測。

他很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開創力(人際智能)和管理力(內省智能)是否是自己最弱勢的一環,以便在工作方面要作出調整,安排報讀管理和銷售的課程。

皮紋檢測報告顯示,他最擔心的問題並非是自己最差勁的能力;相反的,他的語文力和推理力在左、右腦智能分佈強弱排行,以及八大多元智能中,卻是他本身的弱勢。

講解一份廿多頁的報告時,我會指導檢測者如何閱讀自己的報表,有時還會給予重點式的提醒。綜合而言,這名男士在先天的特質方面是個應變能力佳,彈性高,而且具備公關型的性格特質。在人際相處方面,他待人處事圓滑,整合能力強,善予察言觀色,加上具備了先天的領導能力,當他在從事銷售工作時,應付形形色色的客戶一般上能從容應對;只是在語言智能方面,他需要加倍的訓練。



語言智能需具備:語言的理解和解碼能力、記憶力、聽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文法、言語表達)和閱讀能力。由於他的語文力和推理力處於弱勢,在工作上所造成的影響一般是在與人的協調、表達、溝通和談判技巧等等。

這名男士聽完了自己的皮紋報告講解後,和我作了一次很坦誠的分享。他告訴我說,他一直有言語表達的問題,講話支支吾吾,沒有辦法好好說完心底話。從小,他的家人就很不耐煩和他溝通或是聆聽他所要表達的事情,他的父母和朋友總是在他沒有把話講清楚之前,就打斷、插嘴或是代他回答。日子一久,他開始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心聲,講話的內容越簡短越好,別人稍有不耐煩的臉色時,他就隨便把話匣子關閉。

在學習其它的語言時,他雖然祖籍福建,可是從小就很少講福建話。直到出來社會工作,因為從事銷售行業,為了可以和顧客拉近關係,他開始學講其它方言。不過學來學去只會講皮毛,簡單應付還可以,但是要談得投契就很難。

他與人相處時,可在短時間內就建立良好關係,但是若要滔滔不絕,卻很困難。他在銷售的業績上雖然沒有很標青,但是他卻一直以為是自己的銷售技巧和人際問題處理得不夠好,但是卻沒有想到是語文力的影響。

我建議他透过以下几个方面多注意:
1) 參加語言方面的訓練課程,如:演說課,讓自己有機會上台演講。
2) 留意別人說話的技巧──說話不要太快太急,咬字要清晰,音量充足,表達時要有條理和程序,話說出口之前先要組織自己的思緒和內容。
3) 用錄音機把自己說的一段話錄下來,然後播放聆聽這段錄音,以修正自己的音調、語法。
4) 讓自己有機會完整地表達想法和意見,从這個過程中建立他講話的流利度。
5) 聽名人現場演講,汲取對方的長處。
6) 學會傾聽別人的說話,注意對方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所要傳達的訊息。
7) 參加速讀訓練班
8) 每天背讀或朗誦一篇文章


經過了皮紋分析和講解,所有的不解終於有了個答案。我也建議他的女友給予體諒,並協助他一起面對這個改善的過程。

我堅信,只要有心永遠都不怕遲,最怕是自己給自己多多借口,就算給你早知道,你也是白白錯過的。

Terminology: Dermatoglyphics= 皮紋學, TFRC=指紋的脊纹总数, ATD=學習敏銳度, EQ=情緒智商,IQ=智力商數,AQ=逆境商數,CQ=创造力商数

8.5.09

手指紋會不會改變?

圖:維基百科


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会改变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當我們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即第 13 周時,手指的紋路開始出現,到了第 19 個星期由外胚層發育形成,在 6 個月時,紋路形態已經穩定。從此以後,那些長在十根手指上的紋型,終身跟隨我們一輩子。

在1626~1690年间,西班牙Dr.Marcello Malphigi首先以科学的角度投入指纹的研究,他也是第一位从显微镜下,将指纹资料记录下来的解剖学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就发现到:每个人的指纹是俱有独特性的。

而在后来的皮纹学家中,更证明了指纹的唯一性与不变性。

目前,由于指纹的不变性特质,使得指纹可以应用在犯罪的侦察上,让警方可以透过指纹的资料,来找出犯罪者的身份。

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7.5.09

給女兒的貼心話

書名:與女兒的貼心話
作者:愛薇主編
出版:南馬文藝研究會



寫給女生,

我想說,這是一本很溫暖的書。

她的溫暖在於這些為人父母者全心全意愛護孩子的心意,不管寫文章的人是一名父親或是母親,他們字裡行間都充滿了濃濃的關愛。

有人說過,女人的一生會有三個重要的男人終身保護她、珍惜她。一個是她的爸爸;一個是她的兄弟;還有一個是她的丈夫。

亦舒在小說裡常有這樣的對白:女兒是要來寵愛的,在她們還沒有為人妻以前,父母有責任給予最充沛的愛。

還有一則古老的傳說,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今生才會成為他的女兒。

「與女兒的貼心話」是一本由父親或母親寫給寶貝女兒的情書。當這些女生還是他們掌心上的明珠時,她們的父母親把心裡的諄諄告誡和殷殷期盼寫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書裡的作者來自中國、台灣、香港、馬來西亞至是遠居歐洲和日本等作家,他們以一名父親、母親的身份,在文章裡和所有父母兒女分享了自己作為過來人的人生經驗,以及呵護女兒心切。

妳和媽媽之間有親密的對話嗎?妳的心事是自己藏著還是和媽媽討論?

有人說爸爸會偏愛女兒,也許是女孩子多了一份嬌柔,那麼在妳有記憶以來,妳和爸爸最親密的時候是多久以前?

我們常聽說父母要珍惜孩子的童年時光和成長歲月,因為我們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和父母親的相處時間漸漸減少。當妳在夜深人靜時回想,也許在妳戀愛或結婚前的那段日子,是父母親陪妳一同走過最親密最美好的時光。

天下父母心,大多數父母對女兒的關懷與愛是不分時代、地區的。如果妳和媽媽之間一直維持一份很親密的感情關係,你倆不單是母女同時還像朋友般分享心事的話,那麼,當妳翻閱書裡的文章時,必能有一種感同身受的認同。

然而,要是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向來處於緊張狀態的話,相信通過這本小書,妳對一名為人母為人父的心事會多了一份了解和諒解。

書中的爸爸和媽媽們,對女兒的一份心意除了愛,也包括支持她們活出自己,在擁有女性溫柔仁慈的特質的同時,也能以獨立、堅強、勇敢、才智裝備自己。

所以,如果你也有一封由爸爸或媽媽給妳的「情書」,請妳請妳,一定要好好珍惜。

謝謝他們成為我們生命中最親愛的人。

3.5.09

走路的感覺


我很喜歡走路,喜歡一個人漫無目的走在路上,甚麼也不想,甚麼也不做,只是純粹地體會一步一腳印非常踏實的感覺,或是觀察自己走路的姿態,以及其他也在路上的陌生人。

我喜歡走路,喜歡走在路上享受被習習微風拂在臉上的涼意,只有在走路的時候,我才能感受身體與自然的接觸。

有段很長的時間,出門的代步工具是我那雙忠誠的雙腳。無論去哪裡和甚麼人在一起,我都喜歡走上一段或長或短的路程,抵達最終的目的地。

在國外生活的那兩年,我更迷上了走路。每天早上,我花半句鐘的時間從家裡步行到辦公室,一路上會碰見許多也在趕路的陌生人,日子久了碰面的次數越來越多,那感覺猶如老朋友般熟悉,碰見了會點個頭打聲招呼。

記得有次生病了沒有上班,隔天早上遇見其中一個路人,他竟然問起怎麼昨天沒在路上遇見我,教我頓時覺得,雖然彼此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但是竟也產生一種奇妙的緣份。

走路,特別是在向晚時分走在繁忙的路上,看著來來往往的汽車和穿梭的人群,只有我一個人慢慢地步行,不慌不忙地享受片刻的寧靜,四周的喧囂與我無關,涼涼微風輕輕吹來,我的心情因為走路而得到釋放。

一年四季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的氣候走在路上的心情也不一樣。春天的早晨走在路上看見樹梢上小鳥唱歌,枝椏上長出了發芽的柔嬾綠葉,春天時走路的感覺是充滿了希望。

炎炎的夏天最不適合走路,不管是空氣還是環境,只要走一小段路就汗濕滿襟,身體粘粘地很不舒服,走起路來心情特別煩燥。冬天時穿著厚厚的棉衣一邊走一邊磨拳擦撐,多麼希望轉角處有家咖啡館可以讓我暫時避寒。我最喜歡秋天時走一段路,看著路旁兩邊染上橘黃色的枯葉隨著風吹飄然落下,多麼詩意,秋天的心情是浪漫的,長夜漫漫路迢迢,最適合和情人並肩行。

獨自在路上,偶爾會遇見一些新鮮事──有時是一個久違的人;有時是發現一間精緻小店;更多時候我會遇見一些在路邊吵架或是鬧別拗的情侶,這些有趣的途中風景,豐富了我在路上偶爾感到的孤、獨。

1.5.09

女人的另一個春天


圖:網路照片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所體會的事情都會有不同的感覺。也許是同一件事,但如果發生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年紀,對於生命的體悟也各有領略。

早在幾年前,讓我摸著懷孕友人的大肚皮時,只感覺手掌碰觸那片漲鼓鼓的皮層底下有個小小、輕微的生命在躍動,當時第一個感覺是「很神奇」。

年輕的我詞窮,只能用「神奇」來形容。

我壓根兒沒有想過,初為人母的內心世界正同時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動,我只是揣測做媽媽的心情。當友人一個接一個好像玩著接力賽般,把新生命帶來這個花花世界時,我唯一的感悟是自己又多了一個阿姨的身份。

若干年後的某個下午,我觸摸了一個一天天漲大的肚子。摸著好友的肚皮時,我再次重溫幾年前那份「神奇」的感動。

我對好友說:「啊,妳肚子裡的生命在躍動!」那一刻,我似乎看見好友的頭頂上有個發亮的光環籠罩,她的微笑很甜美很滿足,一聽見我說能感受肚子裡的小孩在彈動時,忙加追問:「我的 BB 是不是很頑皮?」

「妳看,他又踢我了。」

「這裡是她的小腳 …」好友把我的手移到肚子的另一邊。

那天下午,我們談論著她的身心轉變,好友把懷孕後每一段心路歷程和微妙的心情變幻,以她豐富的語言詞彙作出完整的描述。

剎那間,我想起幾年前的夏天,我和她坐在台北微風廣場的露天咖啡座裡,高談闊論愛情和男人的當兒,我們大概沒有想過才短短幾年光景,其中一人就快當媽媽了。

好友這樣形容她的懷孕初體驗──第一次做媽媽,所有經歷過的「第一次」,彷彿是生命中的另一個春天。

30.4.09

和身體談一場迷人戀愛

書名:跟自己調情
作者:許佑生
出版:心靈工坊

獻給經常忽略自身感受的朋友,

近年,大家都開始關心自己──我是指關心自己的身體。人們對身體意識的醒覺,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知道如何寵愛自己,保護自己。

坊間不是流傳著一些書籍教你「做自己的主人」嗎?身體就像我們生活著的城市,是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裡提到一個叫艾雷尼的城市,他形容:「對於那些經過卻沒有進入的人而言,這座城市是一個樣子;對於那些深陷其中,不再離開的人,則是另一個樣子。」

讀過了「跟自己調情」以後發現,原來不同的人對於自己披著的這幅軀體,也有不同的詮釋,不同的感受。我們看似很重視身體享樂和身體健康,事實上,對身體這個親密夥伴卻極不友善,也不熟悉。

光看書名,它真像是一本性愛教科書,教讀者如何以實踐的方法進行性行為。然而,這名扛著「美國舊金山高級人類性學研究院性學博士」銜頭的許佑生,他在書裡引經據典,為身體的各個器官及性愛的愉悅做辯護,並指出從古希臘時代至今,人類如何壓制身體發育和性愛享受。對許祐生而言,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善待自己,換句話說,善得人性最基本的需求──性愛。

我們對身體的禁忌,包括中國裹小腳的風氣盛行時,要是女人的一雙小腳沒纏腳布被人撞見,就如同下體被偷窺般嚴重。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份。第一部份談的是歷史也是事實,是人類從遠古至今與身體進行的連串鬥爭和對身體的迷思,根據許佑生自歐洲到中國搜羅而來的資料,明明白白就是一部人類與自身的奮鬥史。

第二部份真正切入本書主題:跟自己的身體調情。這其中包括通過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和聽覺來與身體對話──比方說,講情話時,最好對著情人的左耳,因為左邊的耳朵接收甜言蜜語的效率比右耳強得多!

許佑生攻讀性學研究前,曾經患上憂鬱症。本來以為只是心理的症狀,後來才知悉原來「身體意象」某種程度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憂鬱症狀態。因為一個對自己身體不滿意、不親蜜的人,久而久之會形成負面的情緒……。

書中描述性器官時會使用很直接的稱呼,稍微害羞的人也許會讀到臉紅耳赤呢!許佑生對身體和性課題有相當大膽的討論,一如他當年在台灣舉行第一場公開的同志婚禮般,勇敢向社會禁忌挑戰。

透過這本書,他鼓勵讀者探索快感的潛能,跟身體親密調情、玩遊戲。這不但可促進身心健康,增加生活情趣,更可透過身體探觸自己的焦慮和悲傷、夢想和慾望、潛能和創造力,並學習跟自己更親密!

原文刊於中國報

29.4.09

手指反應大腦的功能


1)拇指(Thumb):
反映我們大腦前額葉(Prefront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拇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開創力及管理能力。

左手的拇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創造領導,目標掌控、直覺力及群體的成就動機等開創智能,和我們後天的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拇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理性思考、計劃判斷、溝通管理、個人的成就動機等規劃智能,和我們後天的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2)食指(Index Finger)
反映我們大腦後額葉(Front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食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思維能力。

左手的食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空間心像、想像思考、藝術概念、自我期許等心像智能;與我們後天的視覺空間智能(Visual / Spati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食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邏輯推力、概念理解、計算分析、語言表達等推理智能,和我們後天的數學邏輯智能(Logical /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3)中指(Middle Finger)
反映大腦頂葉(Pariet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中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感官知覺──體覺能力。

左手的中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肢體律動、藝術學習等律動智能;與我們後天的體覺智能(Bodily /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中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操控肢體、分辨動作、理解操作等操控智能;與我們後天的體覺智能(Bodily /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4)無名指(Ring Finger)
反映大腦顳葉(Tempor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無名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感官知覺──聽覺能力。

左手的無名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聲音感受、音樂欣賞等音受智能;與我們後天的音樂智能(Music / Rhythmic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無名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辨識聲音、理解語言、學習記憶等語言智能;與我們後天的語言智能(Verbal / Linguistic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5)尾指(Little Finger)
反映大腦枕葉(Occipital Lobe)區的功能,從皮紋學的研究得知,尾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感官知覺──視覺能力。

左手的尾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視覺感受、圖像欣賞等圖像智能;與我們後天的視覺空間智能(Visual / Spatial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右手的尾指──在表現先天的傾向上,代表視覺辨識、觀察理解、閱讀能力等觀察智能;與我們後天的自然觀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發展相關。

因此,透過皮紋分析,找出皮紋興智能的相關性時,必須經過指紋采樣,以及精密的電腦資料庫資料的比對、分析才能得到高準確度的皮紋檢測結果。
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知多一點點



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構成,從大腦皮質的外觀來看,無論是左腦還是右腦,各自都由前額葉(Prefrontal Lobe)、後額葉(Frontal Lobe)、頂葉(Parietal Lobe)、顳葉(Temporal Lobe)及枕葉(Occipital Lobe)等區位所構成。

你知道嗎?每一腦葉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哦。

前額葉(Prefrontal Lobe)代表了我們的精神功能,它為人類賦予世界意義和人生目的,同時也是感受情緒,讓自覺產生意義的地方。

後額葉(Frontal Lobe)則處理知覺、記憶和概念,同時也是進行「計劃」和作出「選擇」,將注意力集中在思考上。

頂葉(Parietal Lobe)掌控動作、方向、計算及物體辨證等功能,驅使運動的發生。左頂葉下部病變的患者在理解邏輯語法結構次序或复雜結構時會有困難;而右頂葉受損導致空間關係方面的障礙,如書寫過程中對詞距,行距的把握等。

顳葉(Temporal Lobe)是聽覺與語言的中樞,與聲音語言理解有關,也與記憶的某些層面相關。

枕葉(Occipital Lobe)控制眼球運動,視覺輸入的信息辨識,還有顏色辨識和運動偵測。

從大腦左右部的結構來看,左腦主理性右腦主感性。左、右腦的互動下便司掌了人類心智、意識、語言、辨識、判斷、情緒等活動。

根據「皮紋學」的研究,左手指紋可以判斷右腦的智能本質,右手指紋可以判斷左腦的智能本質。

我們雙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尾指分別都對應了大腦的不同部位與功能。


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皮纹检测, 多元智能皮纹检测, genecode, 基因密码,